河汉无极

河汉无极,河汉:银河;极:尽头,边际。银河广阔,无边无际。比喻言论荒诞不经,难以置信。亦比喻恩泽广大,使人难以报答。

河汉无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é hàn wú jí
成语简拼
HHWJ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河汉無極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河汉:银河;极:尽头,边际。银河广阔,无边无际。比喻言论荒诞不经,难以置信。亦比喻恩泽广大,使人难以报答。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河汉无极→极目远望→望空捉影→影只形孤→孤标独步→步调一致→致远任重→重温旧梦→梦中说梦→梦断魂劳→劳筋苦骨→骨肉相残→残渣余孽→孽子孤臣→臣心如水→水中著盐→盐梅之寄→寄颜无所→所向披靡→靡然向风→风雨共舟→舟中敌国→国之干城→城门鱼殃→殃及池鱼

2、河汉无极→极天罔地→地动山摧→摧眉折腰→腰金拖紫→紫气东来→来历不明→明教不变→变化如神→神功圣化→化为乌有→有事之秋→秋风红叶→叶公好龙→龙骧蠖屈→屈艳班香→香药脆梅→梅妻鹤子→子孝父慈→慈悲为本→本枝百世→世扰俗乱→乱世凶年→年复一年→年登花甲

3、河汉无极→极天罔地→地瘠民贫→贫无置锥→锥处囊中→中心摇摇→摇身一变→变古乱常→常胜将军→军不血刃→刃迎缕解→解兵释甲→甲第连云→云窗月户→户曹参军→军法从事→事不关己→己溺己饥→饥渴交攻→攻守同盟

4、河汉无极→极情纵欲→欲盖而彰→彰明较著→著作等身→身名两泰→泰山鸿毛→毛森骨立→立木南门→门生故旧

5、河汉无极→极重难返→返来复去→去就之分→分厘毫丝→丝来线去→去住两难→难以置信→信而有证→证据确凿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循襟佩德,抚事知恩,山岳有轻,河汉无极。▼唐·王勃《上皇甫常伯启》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河汉无极”几个大字。

(2)皓皓不会写成语“河汉无极”的最后一个字。

(3)民本中学的毓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河汉无极”。

(4)投高大哥哥给润萱和淑娟介绍了“河汉无极”的历史典故

(5)小点写不出成语“河汉无极”,因此语文考试只有98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分字解释

河汉

河汉:[héhàn] (1)银河。(2)比喻浮夸而不可信的空话,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庄子·逍遥游》。

河:hé 1、<名>特指黄河。《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又] 泛指河流。《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名>指银河。谢眺《赠西府同僚》:『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汉:hàn 1、<名>汉水。《公输》:『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2、<名>天河;银河。《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名>男子。《北齐书·魏兰根传》:『苦用此汉何为?』4、<名>朝代名。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刘邦建立的汉朝称前汉或西汉,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刘秀建立的汉朝称后汉或东汉。公元947年至公元950年刘知远建立的汉朝称后汉,为五代之一。[汉家] 指汉朝。[汉仗] 指体貌雄伟。

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极:jí 1、<名>房顶正中的大梁。《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2、<名>屋顶;屋脊。《狱中杂记》:『牗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3、<名>辘轳的横梁。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4、<名>尽头;顶点。《庄暴见孟子》:『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5、<名>最高的境地。陆游《何君墓表》:『大抵诗欲工而工非诗之极也。』6、<名>边;边境。《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7、<动>到达尽头,到达顶点。《阿房宫赋》:『尽态极妍。』8、<动>穷尽;完全占有或享受。《游褒禅山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形>疲劳;困倦。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匈喘胅汗,人极马倦。』10、<副>最;非常;极其。《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

河:《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乎哥切《集韵》《韵会》《正韵》寒歌切,□音何。水名。《说文》水出敦煌塞外崑仑山,发源注海。《春秋·说题辞》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释名》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前汉·西域传》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潜行地下。南出於积石,为中国河云。《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尔雅·释水》河出崑仑,色白,所渠幷[同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又九河。《书·禹贡》九河既道。〈传〉九河,徒骇一,太史二,马颊三,覆釜四,胡苏五,□六,絜七,钩盘八,鬲津九。又三河,谓河南,河北,河东也。《后汉·光武纪》三河未澄,四关重扰。又《小学绀珠》以黄河,析支河,湟中河为三河。又两河,谓东河,西河也。《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又州名。《广舆记》古西羌地,秦汉属陇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卫。又梗河。星名。《甘氏星经》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又银河,天河也。又《赵崇绚鸡肋》道家以目为银河。又酒器也。《乾□子》裴钧大宴有银河,受一斗。又淘河,鸟名。见《尔雅·释鸟注》。又姓,明河清,长沙人。□字从月从□作。考证:(两河,谓河南,河北也。《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谨按尔雅注云自东河至西河,非谓河南河北。谨改河南河北为东河西河。

汉:《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呼旰切《集韵》虚旰切《韵会》《正韵》虚汗切,□音熯。水名。《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天河也。《尔雅·释天》箕斗之间,汉津也。《史记·天官书》汉者,亦金之散气。《扬泉·物理论》汉,水之精也。《诗·大雅》倬彼云汉。又汉中,郡名,秦惠王置。《广舆记》今为汉中府。又汉口,地名。《广舆记》汉阳府,本春秋郧国地,汉属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汉阳。又州名,属成都府。《韵会》汉属广汉郡,唐置州。又半汉,形容之辞。《张衡·南都赋》天马半汉。又《辍耕录》今人谓贱丈夫为汉子。又高丽方言谓白曰汉。见《孙穆·鸡林类事》。又《集韵》他干切,音摊。太岁在申曰汭汉。亦作涒滩。又《韵补》叶诗建切,音扇。《繁钦赋》长唐虎圈,回望曼衍。盘旋岹嶢,上刺云汉。考证:(《史记·天官书》汉者,六金之散气。)谨照原文六改亦。

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极:《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其辄切《集韵》极叶切,□音笈。《说文》驴上负也。《篇海》为木版跨驴背以负物者。又《广韵》巨业切,音跲。极插也。(极)《唐韵》渠力切《集韵》《韵会》竭忆切《正韵》竭戟切,□禁入声。《说文》栋也。《徐曰》极者屋脊之栋,今人谓高及甚为极,义出於此。又天地未分以前曰太极。《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注〉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也。又皇极,大中也。《书·洪范》皇建其有极。〈疏〉人君为民之主,大自立其有中之道。又北辰曰北极,老人星曰南极。《书·舜典·正义》引《王蕃·浑天说》曰: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三十六度,而嵩高正当天之中极。又三极,三才也。《易·系辞》三极之道。〈疏〉谓天、地、人三才,至极之道也。又《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鈆,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又五极,五常之中正也。《书·吕□》属于五极,咸中有庆。又六极,穷极恶事也。《书·洪范》威用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又四方上下,亦谓之六极。《庄子·天运篇》天有六极。又八极。《韵会》四极,方隅之极也。《淮南子·本经训》纪纲八极,经纬六合。又至也。《诗·周颂》立我烝民,莫非尔极。又取止也。《诗·大雅》匪疚匪棘,王国来极。又尽也。《易·系辞》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又放也。《仪礼·大射仪》赞设决,朱极三。〈注〉极,放也。以朱韦为之,所以韬指利放弦也。又《尔雅·释天》月在癸曰极。又国名。《春秋·隐二年》无骇帅师入极。又疲也。《世说》顾和谒王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又《正韵》讫逆切,音戟。与亟同。《荀子·箴赋》反覆甚极。又《集韵》讫力切,音棘。殊也。又《唐韵》渠绮切,音技。《淮南子·精神训》贱之而弗憎,贵之而弗喜,随其天资,而安之不极。又《广韵》渠记切,音曁。《楚辞·天问》厥萌在初,何所意焉。璜台十成,何所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