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墙有耳

隔墙有耳,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隔墙有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é qiáng yǒu ěr
成语注音
ㄍㄜˊ ㄑㄧㄤˊ ㄧㄡˇ ㄦˇ
成语简拼
GQYE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隔牆有耳
成语谜语
墙外人
成语英文
Walls have ears.
成语日文
壁(かべ)に耳(みみ)あり
成语法文
les murs ont des oreilles
成语俄文
и стéны слышат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成语用法

作宾语、分句;指小心秘密泄漏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窗外有耳、墙风壁耳、墙有耳、墙有缝,壁有耳、属垣有耳、隔窗有耳、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成语接龙

1、隔墙有耳→耳顺之年→年逾古稀→稀奇古怪→怪力乱神→神经过敏→敏而好学→学识渊博→博物洽闻→闻声相思→思妇病母→母难之日→日出不穷→穷日之力→力挽狂澜→澜倒波随→随圆就方→方骖[音cān]并路→路绝人稀→稀世之宝→宝马香车→车在马前→前街后巷→巷议街谈→谈玄说妙→妙语解颐→颐神养气→气克斗牛→牛马襟裾→裾马襟牛→牛刀割鸡→鸡皮鹤发→发愤自雄→雄视一世→世风日下→下笔如神→神迷意夺→夺胎换骨→骨肉相连→连珠合璧→璧合珠连→连昏达曙→曙后星孤→孤掌难鸣→鸣于乔木→木人石心→心如槁木→木梗之患→患难夫妻→妻荣夫贵→贵不可言→言听行从→从宽发落→落叶知秋→秋水盈盈→盈则必亏→亏心短行→行间字里→里应外合→合盘托出→出陈易新→新故代谢→谢馆秦楼→楼阁亭台→台阁生风→风飧水宿→宿弊一清→清风两袖→袖中挥拳→拳拳盛意→意气相得→得寸得尺→尺树寸泓→泓峥萧瑟→瑟弄琴调→调停两用→用智铺谋→谋无遗策→策名委质→质伛影曲

2、隔墙有耳→耳鬓厮磨→磨礲砥砺→砺岳盟河→河山之德→德容兼备→备位充数→数黑论白→白首之心→心花怒发→发荣滋长→长虺成蛇→蛇珠雀环→环肥燕瘦→瘦羊博士→士农工商→商彝周鼎→鼎鱼幕燕→燕燕于归→归根到底→底死谩生→生公说法→法海无边→边尘不惊→惊世絶俗

3、隔墙有耳→耳鬓撕磨→磨礲砥砺→砺戈秣马→马面牛头→头眩目昏→昏迷不省→省吃俭用→用管窥天→天灾地妖→妖不胜德→德重恩弘→弘奖风流→流风回雪→雪兆丰年→年深日久→久归道山→山崩水竭→竭尽心力→力殚财竭→竭尽全力→力不自胜→胜残去杀→杀彘教子→子夏悬鹑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又谁料知己倾谈,忘了隔墙有耳,全灌进了杨子衢的耳中。▲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三回

(2)…嗓子而说,自不虞为旁人窃听,舟既无墙,也不怕隔墙有耳了。不料顾炎武一句话刚说完,忽听得头顶一声怪笑。——当代·金庸《鹿鼎记》

(3)…天色快亮,转过身来,道:『这里说话不便,唯恐隔墙有耳,咱们走罢!』将三具尸首提到客店门外,放入大车。——当代·金庸《鹿鼎记》

(4)…面面相对,心中均怀疑忌。过了一会,太后道:『隔墙有耳,此处非说话之所,请去慈宁宫详谈可好?』听她用了…——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不要太大声,隔墙有耳。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隔墙有耳”几个大字。

(3)隔墙有耳,最好我们在公园里碰面。

(4)贾汪中学的荤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隔墙有耳”。

(5)例句:在办公室说话小心点,隔墙有耳啊。

(6)玲玲不会写成语“隔墙有耳”的最后一个字。

(7)说话要小心,隔墙有耳啊!

(8)我听人说隔墙有耳、好些话说过了会后悔。

(9)晰牧叔叔给清明和采凡介绍了“隔墙有耳”的成语故事。

(10)现在不行,隔墙有耳啊。咱们到公园里走走。

(11)小关写不出成语“隔墙有耳”的拼音。

(12)隔墙有耳呀!

(13)隔篱有眼,隔墙有耳。

(14)说话声小点,隔墙有耳。

(15)隔墙有耳,保不准秘密会泄露出去。

(16)因为害怕隔墙有耳,我们连说话也得放低声音。

(17)你介绍的什么经验?都是隔墙有耳,早就不适用了。

(18)我来你的饭店吗?隔墙有耳,最好我们在公园里碰面。

(19)去广德县私立新宇初级中学的火车上,贺治哥哥给向珊和喻果讲解了『隔墙有耳』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管子·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分字解释

隔墙

隔墙:[géqiáng] 把一个结构(如房屋、房间或围栏)的一部分同另一部分分开的内墙。

隔:gé 1、<动>隔开;隔离。《韩非子·难一》:『一人之力能隔君臣之间。』[又] 隔阂。李白《君马黄》诗:『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又] (时间)相隔,间隔。杜甫《奉传严大夫》诗:『不知旌节隔年回。』2、<名>通『膈』。膈膜,体腔中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膜。《管子·水地》:『五脏已具,而后生五内:脾生隔,肺生骨。』

墙:qiáng(1)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一堵墙;土墙;城墙。(2)器物上象墙或起隔断作用的部分。

有:yǒu 1、<动>与『无』相对。《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动>占有。《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3、<动>掌握。《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4、<形>富有。《货殖列传序》:『礼生于有而废于无。』5、<名>收获;出产的东西。《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6、<连>或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君子有不战,战则必胜。』7、<助>用在动词前,以助语气。《少年中国说》:『干将发硎,有作其芒。』酉yòu 1、<副>通『又』,表示进一层。《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连>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陈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间] (1)时间很短;一会儿。(2)有缝隙。(3)有仇怨;有矛盾。[有司]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做具体工作。后泛指官吏。

耳:ěr 1、<名>耳朵。《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3、<动>听说;耳闻。《汉书·外戚传》:『又耳曩者所梦日符。』4、兼词,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庄暴见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5、<助>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6、<形>位置在两旁的。『耳门』、『耳房』。

隔:《戌集中·阜字部》《唐韵》古核切《集韵》《韵会》各核切《正韵》各頟切,□音膈。《说文》障也。《玉篇》塞也。《史记·秦始皇纪》防隔内外。《前汉·常惠传》欲隔绝汉。又通作鬲。《荀子·大略篇》鬲如也。〈注〉谓鬲绝於上。《史记·大宛传》鬲汉道焉。《前汉·薛宣传》西州鬲绝。又《陆厥沈约书》一家之文,工拙壤鬲。又《韵会小补》叶讫得切,音祴。《柳宗元·惩咎赋》谗妬结而不戒兮,犹断断於所执。势危疑而多诈兮,逢天地之否隔。○按正字通引柳赋云,质韵音屹,固非。而韵会小补叶讫得切,亦谬。得在职韵,执在缉韵,职缉不相通,以隔叶执,不当作讫得切。又与融通。《史记·秦始皇纪》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於后嗣。〈注〉隔,一作融。

墙:《巳集中·爿字部》《唐韵》才良切《广韵》在良切《集韵》《韵会》《正韵》慈良切,□音嫱。《说文》本作墙。垣蔽也。从□爿声。《尔雅·释宫》墙谓之墉。《书·五子之歌》峻宇雕墙。《诗·鄘风》墙有茨。〈传〉墙,所以防非常。又《礼·檀弓》周人墙置翣。〈注〉柳衣也。《仪礼·既夕》巾奠乃墙。〈注〉墙,设柩也。又《论语》萧墙之内。〈注〉郑曰:萧肃也。墙屛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屛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又《前汉·司马迁传》幽于圜墙之中。《师古注》圜墙,狱也。又复姓。《左传·襄二十六年》寺人惠墙伊戾。〈注〉惠墙,氏。伊戾名。《释文》墙或作啬,音樯。又《广韵》同廧。《谷梁传·成三年》晋却克,卫孙良夫伐墙咎如。又《左传》作廧。又通作嫱。《前汉·匈奴传》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说文》籀文作□。《广韵》俗作墙。考证:(《前汉·司马迁传》幽于圜墙之中。《师古注》园墙,狱也。)谨照原文园改圜。

有:《辰集上·月字部》(古文)《唐韵》云久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九切,□音友。《说文》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九经字样》有,从月。从冃,伪。又《玉篇》不无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系辞》富有之谓大业。又《诗·商颂》奄有九有。〈传〉九有,九州也。又《左传·桓三年》有年。〈注〉五谷皆熟书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质也,寀也。又姓。《论语》有子。〈注〉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韵》尤救切。与又通。《书·尧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诗·邶风》不日有曀。〈注〉有,又也。又《韵补》叶羽轨切。《前汉·叙传》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寄言淫丽,托风终始。又叶演女切。《徐干·齐都赋》主人盛飨,期尽所有。三酒既醇,五齐惟醹。

耳:《未集中·耳字部》《唐韵》而止切《集韵》《韵会》《正韵》忍止切,□音洱。《说文》主听也。《易·说卦》坎为耳。《管子·水地篇》肾发为耳。《淮南子·精神训》肝主耳。《白虎通》耳者,肾之□也。又俗以涂巷语为信曰耳食。《史记·六国表》此与以耳食何异。〈注〉耳食,不能知味也。又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记·封禅书》有雉登鼎耳。《后汉·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帻颜短耳长。又《韵会》助语辞。《论语》女得人焉耳乎。《礼·祭统》夫铭者,壹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又《正韵》语决辞。《史记·高祖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又《诗·鲁颂》六辔耳耳。〈传〉耳耳然至盛也。《朱注》耳耳,柔从也。又爵名。《左传·昭七年》燕人归燕姬,赂以瑶罋玉椟斝耳。〈注〉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为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又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又人名。老子名李耳。又地名。《前汉·武帝纪》罢儋耳真番郡。〈注〉师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真番,本朝鲜地,皆武帝所置也。《后汉·明帝纪》西南哀牢,儋耳,僬侥诸种,前后贡献。〈注〉杨浮异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则镂其颊皮,连耳匡分为数枝,状如鸡肠,累累下垂至肩。又山名。《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农卢氏县东,伊水所出。《荆州记》顺阳益阳二县,东北有熊耳山,东西各一峯,如熊耳状,因以为名。《齐语》踰大行与辟耳之谿。〈注〉辟耳,山名。《史记·封禅书》束马悬车,上□耳之山。〈注〉□耳,山名在河南太阳。又草名。《诗·周南》采采卷耳。〈传〉卷耳,苓耳也。广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妇人耳中璫,或谓之耳璫,幽州人谓之爵耳。《博雅》□耳,马苋也。又兽名。《博雅》李耳,虎也。又绿耳,周穆王骏马名,俗作騄駬。魏时西□献千里马,色白,两耳黄,名黄耳。《山海经》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注〉即鼯鼠,飞生鸟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黄耳。又虫名。《尔雅·释虫》螾□入耳。〈疏〉今蚰蜒,喜入耳者。《扬子·方言》蚰□,自关而东谓之螾□,或谓之入耳。又曾孙之孙曰耳孙。《前汉·惠帝纪》内外公孙耳孙。〈注〉应劭曰:耳孙者,□孙之孙也。去曾高远,但耳闻之。又《集韵》《韵会》□如蒸切,音仍。《前汉·惠帝纪》耳孙。〈注〉晋灼曰:耳孙,□孙之曾孙也。师古曰:尔雅,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又《诸侯王表》□孙之子耳孙。〈注〉耳音仍。又《集韵》仍拯切,仍上声。关中河东读耳作此音。考证:(《博雅》耳,马苋也。)谨按原文作□耳马苋也,谨於耳上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