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石赴河

负石赴河,河: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

负石赴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ù shí fù hé
成语简拼
FSFH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負石赴河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河: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处事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负石赴河→河梁携手→手不应心→心如金石→石泐海枯→枯株朽木→木公金母→母难之日→日新月异→异宝奇珍→珍禽异兽→兽心人面→面有菜色→色色俱全→全军覆灭→灭门绝户→户枢不蠹→蠹政病民→民脂民膏→膏火之费→费力劳心→心荡神迷→迷人眼目→目交心通→通文调武

2、负石赴河→河清人寿→寿元无量→量才而为→为所欲为→为虺弗摧→摧身碎首→首善之地→地动山摧→摧坚获丑→丑态百出→出入无间→间不容瞬→瞬息之间→间不容砺→砺带河山→山河表里→里丑捧心→心服首肯→肯构肯堂→堂皇富丽→丽句清词→词不达意→意气飞扬→扬威耀武

3、负石赴河→河清三日→日月如流→流离失所→所向克捷→捷足先得→得寸则寸→寸草春晖→晖光日新→新学小生→生死未卜→卜昼卜夜→夜以继日→日诵五车→车在马前→前所未有→有棱有角→角户分门→门不夜关→关门闭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桑之梦→梦中说梦→梦撒撩丁

4、负石赴河→河鱼天雁→雁过拔毛→毛遂自荐→荐贤举能→能说惯道→道骨仙风→风驰电骋→骋耆奔欲→欲罢不能→能不称官→官虎吏狼→狼眼鼠眉→眉睫之内→内峻外和→和气生财→财殚力竭→竭尽全力→力不胜任→任重道远→远涉重洋→洋洋纚纚→纚风沐雨→雨打风吹→吹角连营

5、负石赴河→河不出图→图作不轨→轨物范世→世世代代→代为说项→项背相望→望文生义→义正词严→严陈以待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负石赴河”几个大字。

(2)憨憨写不出成语“负石赴河”,因此语文考试只得了98分。

(3)杭州文澜中学的令狐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负石赴河”。

(4)衡大爷给媛媛和远远讲述了“负石赴河”的故事。

(5)小勇不会写成语“负石赴河”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荀子·不苟》:『故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

分字解释

负:fù 1、<动>背;用木板驮大东西。《愚公移山》:『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齐桓晋文之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动>负担;承担。《淮南子·主术》:『而智日困,而自负其责也。』[又] <动使动>使……承担。《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动>蒙受;遭受。《窦娥冤》:『不明不暗,负屈衔冤。』4、<动>背倚;背靠着。《礼记·孔子闲居》:『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5、<动>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6、<动>辜负;对不起。《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大王而负赵。』《左忠毅公逸事》:『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7、<动>违背;背弃。《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赵城。』8、<动>失败。《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石:shí 1、<名>石头。《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名>石碑。《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3、<名>矿物类药物;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扁鹊见蔡桓公》:『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4、<名>石制的磬类乐器。金、土、石、革、丝、匏、竹八音之一。5、<量>今读dàn。古代容量计算单位,十斗为一石。《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石肠] 心肠如石。喻意志坚强。[石田] 多石而不可耕之田。喻无用。

赴:fù 1、<动>奔向;投向。多指投向凶险的处所或危险的事物。《信陵君窃符求赵》:『无他端,而欲赴秦军。』《孔雀东南飞》:『举身赴清池』2、<动>前往;到。《齐桓晋文之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3、<动>报丧,后来写作『讣』。《左传·隐公三年》:『王平崩,赴以庚戍,故书之。』4、<动>赴任。《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河:hé 1、<名>特指黄河。《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又] 泛指河流。《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名>指银河。谢眺《赠西府同僚》:『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负:《酉集中·贝字部》《唐韵》房久切《集韵》《韵会》扶缶切,□音妇。《说文》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史记·魏其武安侯传》武安负贵而好权。又《说文》一曰受贷不偿。《前汉·邓通传》通家尚负责数钜万。又《释名》负,背也。置项背也。《玉篇》担也。或作偩。《广韵》荷也。《易·解卦》负且乗[音chéng],致□至。《诗·大雅》是任是负。《左传·庄二十年》弛於负担。又背也。《礼·明堂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注〉负之言背也。又依也。《孟子》虎负嵎。《赵岐注》虎依嵎而怒。又失也。《战国策》公负令秦与强齐战。〈注〉负,犹失也。又老母之称。《史记·高祖纪》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汉书注》如淳曰:俗谓老大母为阿负。师古曰:《列女传》云魏曲沃负者,魏大夫如耳之母也。古语谓老母为负耳。又败也。《史记·□丞相世家》无益於胜负之数。《孙子·攻谋篇》一胜一负。又忧也。《后汉·章帝纪》刺史二千石不为负。〈注〉负,犹忧也。又愧也。《后汉·张步传》负负无可言。〈注〉负,愧也。又《广韵》背恩忘德曰负。《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又《类篇》违也。《史记·信陵君传》以负於魏。〈注〉索隐曰:负音佩。又《唐韵正》叶房以切。《诗·小雅》螟蛉有子,果蠃负之。敎诲尔子,式谷似之。又叶房遇切。《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傍夭矫以横出,互黝纠而搏负。下岪蔚以璀错,上崎嶬而重注。○按负字,古音房以反。自《鲁灵光殿赋》始读为房遇反。

石:《午集下·石字部》《唐韵》《集韵》《正韵》常只切《韵会》常亦切,□音硕。《增韵》山骨也。《释名》山体曰石。《易·说卦传》艮为山,为小石。《杨泉物理论》土精为石,石气之核也。气之生石,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春秋·说题词》石,阴中之阳,阳中之阴,阴精补阳,故山含石。又乐器,八音之一。《书·益稷》击石拊石。〈注〉石,磬也。又乐声不发扬亦曰石。《周礼·春官·典同》厚声石。〈注〉钟太厚则如石,叩之无声。又坚也。《前汉·扬雄传》石画之臣。《师古注》言坚固如石。亦作硕。又星亦称石。《左传·僖十六年》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又量名。十斗曰石。《前汉·食货志》夫治田百畮,岁收畮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又官禄秩数称石。《师古曰》汉制,三公号称万石,以下递减至百石。又粗布皮革之数亦称为石。《唐书·张弘靖传》汝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又水亦称石。《水经注》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又酒亦称石。《史记·滑稽传》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又衡名。百二十斤为石。《书·五子之歌》关石和钧。〈注〉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礼·月令》仲春钧衡石。《前汉·律正志》石者,大也,权之大者。又州名。《广韵》秦伐赵取离石,周因邑以名州。又姓。《左传》卫大夫石碏。又复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又叶常义切,音嗜。《宋玉·高唐赋》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又叶石若切,音杓。《楚辞·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恶。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又《招魂》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砾石些。又叶七各切,音错。《郭璞·尔雅赞》鳆似蛤,有鳞无殻。一面附石,细孔亲亲,或七或八。

赴:《酉集中·走字部》《广韵》《集韵》《韵会》□芳遇切,音仆。《尔雅·释诂》赴,至也。〈疏〉趋而至也。《说文》趋也。〈注〉徐铉曰:《春秋传》赴告用此字,今俗作讣,非是。《左传·隐三年》赴以庚戌。又《韵补》叶直祜切。《傅咸·燕赋》逮来春而复旋,意眷眷而怀旧。一委身乃无二,岂攺适而更赴。

河:《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乎哥切《集韵》《韵会》《正韵》寒歌切,□音何。水名。《说文》水出敦煌塞外崑仑山,发源注海。《春秋·说题辞》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释名》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前汉·西域传》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潜行地下。南出於积石,为中国河云。《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尔雅·释水》河出崑仑,色白,所渠幷[同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又九河。《书·禹贡》九河既道。〈传〉九河,徒骇一,太史二,马颊三,覆釜四,胡苏五,□六,絜七,钩盘八,鬲津九。又三河,谓河南,河北,河东也。《后汉·光武纪》三河未澄,四关重扰。又《小学绀珠》以黄河,析支河,湟中河为三河。又两河,谓东河,西河也。《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又州名。《广舆记》古西羌地,秦汉属陇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卫。又梗河。星名。《甘氏星经》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又银河,天河也。又《赵崇绚鸡肋》道家以目为银河。又酒器也。《乾□子》裴钧大宴有银河,受一斗。又淘河,鸟名。见《尔雅·释鸟注》。又姓,明河清,长沙人。□字从月从□作。考证:(两河,谓河南,河北也。《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谨按尔雅注云自东河至西河,非谓河南河北。谨改河南河北为东河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