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齐治平

修齐治平,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修齐治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ū qí zhì píng
成语注音
ㄒㄧㄨ ㄑㄧˊ ㄓㄧˋ ㄆㄧㄥˊ
成语简拼
XQZP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修齊治平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治国齐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成语接龙

1、修齐治平→平分秋色→色衰爱弛→弛声走誉→誉满天下→下车泣罪→罪恶深重→重床叠屋→屋下架屋→屋乌推爱→爱日惜力→力不从心→心口如一→一言半句→句栉字比→比户可封→封官许原→原原本本→本同末离→离鸾别鹤→鹤唳风声→声罪致讨→讨类知原→原形毕露→露红烟紫

2、修齐治平→平头正脸→脸无人色→色授魂与→与世沈浮→浮名虚誉→誉不绝口→口诵心惟→惟命是从→从谏如流→流光易逝→逝将去汝→汝南晨鸡→鸡犬不惊→惊神破胆→胆战心寒→寒蝉仗马→马去马归→归根到底→底死谩生→生拖死拽→拽象拖犀→犀燃烛照→照本宣科→科第出身

3、修齐治平→平易近民→民安国泰→泰山北斗→斗艳争妍→妍姿艳质→质疑问难→难更仆数→数黄道黑→黑风孽海→海涸石烂→烂若舒锦→锦瑟年华→华屋山丘→丘山之功→功行圆满→满面春风→风雷火炮→炮火连天→天塌地陷→陷入僵局→局地吁天→天下莫敌→敌惠敌怨→怨天忧人

4、修齐治平→平易近人→人事代谢→谢兰燕桂→桂殿兰宫→宫车晏驾→驾轻就熟→熟读深思→思断义绝→绝其本根→根深蒂结→结绳而治→治病救人→人琴俱逝→逝者如斯→斯文扫地→地动山摇→摇摇欲坠→坠溷飘茵→茵席之臣→臣门如市→市民文学→学非所用→用行舍藏→藏怒宿怨

5、修齐治平→平地风波→波流茅靡→靡所适从→从容自若→若涉渊水→水母目虾→虾兵蟹将→将李代桃→桃花流水

6、修齐治平→平地楼台→台阁生风→风流蕴藉→藉草枕块→块然独处→处心积虑→虑不及远→远交近攻→攻乎异端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先生倡行易知难之说及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于修齐治平之道。▼廖仲恺《孙文主义丛刊序》

成语造句

(1)《大学》则强调以个人修养为动身点,全面阐发了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之道。

(2)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修齐治平”几个大字。

(3)虎仔写不出成语“修齐治平”的拼音。

(4)宁锦大哥哥给萌璩和瑜琨讲解了“修齐治平”的典故。

(5)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积极主张“入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为历代君王、臣僚、士大夫等阶层所信奉和追求;

(6)小聪不会写成语“修齐治平”的最后一个字。

(7)秀水镇第一中学的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修齐治平”。

(8)三个人变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他。

(9)前往邮亭圩镇中学的车上,小杨大哥哥给佳芮和馨晨讲解了『修齐治平』的典故。

(10)先生倡行易知难之说及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于修齐治平之道。见廖仲恺《孙文主义丛刊序》。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分字解释

修:xiū 1、<动>修饰。《汉书·冯奉世传》:『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2、<动>撰写;修改;润色。《柳敬亭传》:『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3、<动>修理;修造;修建。《过秦论》:『修守战之具。』4、<动>整治;治理。《隆中对》:『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5、<动>修养;修行。《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修身洁行数十年。』6、<动>效法;学习。《原毁》:『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7、<形>长;高。《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8、<形>善;美好。《离骚》:『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辨] 修,脩。『修』的本义是修饰,『脩』的本义干肉。二字常通用,但『干肉』一义不写作『修』。[修书] (1)写信;(2)著作撰写。[修文] (1)兴修文教,加强文治。(2)旧称文人死亡为修文。

齐:qí 1、<动>相同;等同;一样。《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阿房宫赋》:『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2、<动>整齐,达到同一高度。《登泰山记》:『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又] <动使动>使……整齐;使……一致。《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安抚。』《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3、<动>整顿;治理。《少年中国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为政》:『导之以德,齐之以礼。』4、<副>一齐;同时。《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一色。』《与妻书》:『吾作此书,泪珠与笔墨齐下。』《冯婉贞》:『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5、<名>周代诸侯国,在今山东北部。《屈原列传》:『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孙膑减灶》:『韩告急于齐。』jì 1、<动>通『剂』。调配;配制。《韩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2、<名>通『剂』。药剂。《扁鹊见蔡桓公》:『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治:zhì 1、<动>治理。《论积贮疏》:『民不足而可治者,自下及今未之尝闻。』2、<动>惩处。《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3、<动>医治。《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4、<动>建造。《西门豹治邺》:『为治斋宫河上。』5、<动>整理;备办。《冯谖客孟尝君》:『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6、<动>训练。《左忠毅公逸事》:『史公治兵,往来桐城。』7、<动>对付;抵御。《赤壁之战》:『同心一意,共治曹操。』8、<动>处理。《苏武传》:『单于使卫律治其事。』9、<动>讲求;研究。《齐桓晋文之事》:『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0、<名>地方政府所在地。《过小孤山大孤山》:『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11、<形>治理得好;太平。《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治具] (1)置办酒食。(2)治国措施。[治剧] 处理难办的事情。[治世] 治理得好的时代,太平盛世。[治严] [治装] 均为整理行装。

平:píng 1、<形>平坦。《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形>公平;公正。《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3、<形>太平;安定。《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4、<形>平常;普通;一般。《教战守策》:『如使平民皆习於兵,彼知有所敌,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5、<动>削平;铲平。《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动>平定;平息。《赤壁之战》:『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7、<动>和解;讲和。《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宋及楚平。』8、<动>跟别的事物的高度或水平相等。《雁荡山》:『从上观之适与地平。』9、<形>平静;宁静。《陈州粜米》:『取下招承,偿俺残生,苦恨才平。』[平旦] 清早。[平明] (1)天亮的时候。(2)公正严明。[平文] 散文。

修:《未集下·肉字部》《唐韵》息流切《集韵》《韵会》《正韵》思留切,□音羞。《说文》脯也。《正字通》肉条,割而乾之也。《释名》缩也。腊脯乾燥而缩。《周礼·天官·膳夫》凡肉修之颁赐皆掌之。〈注〉修,脯也。又《内饔》凡掌共羞修□膴胖骨鱐,以待共膳。〈注〉修,锻脯也。《左传·庄二十四年》女贽不过榛栗枣修。〈注〉修,脯也。《释文》锻脯加姜桂曰修。又治也,习也。《书·说命》尔交修子。〈疏〉令其交更修治己也。《诗·大雅》修尔车马。《礼·礼运》讲信修睦。又《韵会》长也。《诗·小雅》四牡修广。〈传〉修,长也。又《大雅》孔修且张。《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注〉长也。又扫除也。《周礼·天官》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修。〈注〉修,扫除粪酒。《礼·祭义》宫室既修。〈注〉修,设,谓除及黝垩。又备也。《周语》修其簠簋。〈注〉备也。又久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目不荼,则及其大修也,筋代之受病。〈注〉修,犹久也。又儆也。《鲁语》吾冀而朝夕修我。〈注〉儆也。又乾也。《诗·王风》中谷有蓷,暵其修矣。〈传〉修,且乾也。又《尔雅·释乐》徒鼓钟谓之修。又草名。《山海经》贾超之山,其中多龙修。〈注〉郭曰:龙须也。似莞而细,生山石穴中。又鱼名。《山海经》橐[音tuó]山,橐[音tuó]水出焉,其中多修辟之鱼。又姓。《韵会》汉有屯骑校尉修炳。又人名。《屈原·离骚》吾令蹇修以为理。〈注〉蹇修,伏羲氏之臣也。又《正韵》云九切,音有。《周礼·春官·鬯人》庙用修。〈注〉修,器名,漆尊也。郑康成曰:修读为卣。又《集韵》他雕切,音祧。县名,在信都。周亚夫封邑。《前汉·恩泽侯表序》孝景将侯王氏,修侯犯色。〈注〉修,读曰条。又《类篇》思邀切,音宵。修修,羽敝也。《正字通》说文修,脯也。修,饰也。分为二。今修修通。考证:(又敬也。《鲁语》吾冀而朝夕修我。〈注〉敬也。)谨照原文两敬字□改儆。

齐:《亥集下·齐字部》(古文)亝《唐韵》徂兮切《集韵》《韵会》《正韵》前西切,□音脐。《说文》禾麦吐穗上平也。〈注〉徐锴曰:生而齐者,莫如禾麦。又《玉篇》整也。《正韵》无偏颇也。《荀子·富国篇》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注〉齐,整也。又等也。《前汉·食货志》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注〉如淳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又《正韵》庄也,肃也。《左传·文二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注〉齐,肃也。又正也。《诗·小雅》人之齐圣。〈注〉中正通知之人也。《朱传》齐,肃也。又《尔雅·释言》殷齐,中也。〈注〉释地曰:岠齐州以南。〈疏〉齐,中也。中州为齐州。中州犹言中国也。《列子·黄帝篇》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注〉斯,离也。齐,中也。又《广韵》好也。又辨也。《易·系辞》小大者存乎卦。〈注〉齐,犹言辨也。又速也。《尔雅·释言》疾齐,壮也。〈注〉谓速也。《史记·五帝纪》幼而徇齐。〈注〉徇疾,齐速,言圣人幼而疾速。又国名。武王封太公之地,今山东青州济南潍县安乐等处是也。又乾齐,县名。属酒泉郡。见《后汉·郡国志》。又姓。《风俗通·氏姓篇序》四氏,於国齐鲁宋卫,是也。又放齐,尧臣名。又《諡法》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就共曰齐。又与脐通。《左传·庄六年》后君噬齐。又《集韵》《韵会》《正韵》□在礼切,音荠。《集韵》齐齐,恭慤貌。《礼·玉藻》庙中齐齐。又《广韵》在诣切《集韵》《正韵》才诣切,□音剂。《礼·内则》凡食齐,视春时。《周礼·天官·酱人注》食有和齐,药之类也。又酒以度量节作者谓之齐。《周礼·天官·酒正》五齐三酒,亦作齌。又火齐,珠名。一曰似云母。重叠而开,色黄赤如金。又《集韵》子计切,音霁。和也。《周礼·天官·食医》八珍之齐。又《正韵》津私切,音赀。《论语》摄齐升堂。孔安国曰:衣下曰齐。《礼曲礼》两手抠衣去齐尺。〈注〉齐,谓裳下缉也。又庄皆切。与斋同。《礼·祭统》齐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齐者也。又牋西切,音齑。与齑同。《周礼·天官·醢人五齐注》齐,当为齑。五齐,昌本□析蜃豚拍深蒲也。〈疏〉齑葅菜肉之通称。又与跻同。《礼·乐记》地气上齐。又《广韵》疾私切,与荠通。《礼·玉藻》趋中采齐。《郑注》齐,当为楚荠之荠。《释文》齐,依注作荠,疾私反。又《正韵》才资切,音疵。引玉藻采齐当读疵音。又《正韵》斋字,古单作齐。详斋字注。又《集韵》子浅切,音翦。同剪。《说文》断也。剪取其齐,故谓齐为剪。《仪礼·既夕》马下齐髦。〈注〉齐,剪也。考证:(《易·系辞》齐大小者存乎卦。)谨照原文齐大小者改齐小大者。(《尔雅·释言》疾齐,壮也。〈注〉犹速也。)谨照原注犹速也改谓速也。(《礼·祭统》齐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其齐也。)谨照原文以致其齐也改以致齐者也。

治:《巳集上·水字部》(古文)乿《唐韵》直之切《集韵》《韵会》澄之切《正韵》陈知切,□音持。水名。《说文》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又水,出泰山。《前汉·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阳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又《集韵》汤来切,音胎。水名。水出鴈门郡。《前汉·地理志》鴈门郡阴馆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又理也。《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七日嫔妇,化治丝枲。又盈之切,音怡。义同。又《广韵》《集韵》《韵会》直利切《正韵》直意切,□音穉。亦理也。《荀子·修身篇》少而理曰治。又□习也。《周礼·春官·大宗伯》治其大礼。又校也。《战国策》皆无敢与赵治。又有所求乞也。《周礼·地官·旅师》凡新甿之治,皆听之。又监督也。《周礼·地官·乡师》用役则帅其民而至,遂治之。又听狱之成辞亦曰治。《周礼·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则主之。〈注〉所上治,谓狱讼之小事,不附罪者也。又才多亦曰治。《左传·庄九年》鲍叔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注〉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于敬仲。又道家静室曰治。《六朝诗话》送谢灵运於杜治,犹今之宫观也。又所都之处曰治。《前汉·田儋传》更王胶东,治即墨。〈注〉治,谓都之也。又州郡所驻曰治,如蜀刺史曰治成都,扬刺史曰治会稽。《毛氏韵增》治字本平声,修治字借为去声,经典释文治字平声皆无音,假借治道平治字,□直吏切。考证:(《周礼·春官·大宗伯》治其大体。)谨照原文体改大礼。

平:《寅集下·干字部》《唐韵》符兵切《集韵》《韵会》蒲兵切《正韵》蒲明切,□音苹。《说文》平,语平舒也。《广韵》平,正也。《增韵》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又《广韵》平,和也。《书·尧典》平章百姓。〈传〉平和章明。〈疏〉和协显明於百官之族姓。又成也。谓解恕和好也。《尔雅·释诂》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谷梁传》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义也。〈注〉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义。《左传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又治也。《书·大禹谟》地平天成。〈传〉水土治曰平。《诗·小雅》原隰既平。又治之也。《诗·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为灌木其为栵木之处也。又平服也。《诗·大雅》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疏〉四方既已平服,王国之内幸应安定。又《玉篇》平,齐等也。《增韵》平,均也。《易·乾卦》云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书·君奭》天寿平格。〈疏〉正义曰:平谓政敎均平也。又《广雅》平,均赋。《史记·平准书注》索隐曰: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者,以钧天下郡国输敛,贵则粜之,贱则贵之。平赋以相准,输赋於京都,故命曰平准。又乐声不相踰越也。《周语》乐从和,和从平。又《尔雅·释诂》平,易也。〈疏〉易者,不难也。《后汉·班超传》任尚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又岁稔也。《前汉·食货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又《諡法》执事有制曰平,治而无眚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又《尔雅·释地》大野曰平。〈疏〉大野之泽。一名平。《韩愈·城南聮[音lián,古同联]句》沙篆印回平。〈注〉洪庆善曰:华山有青柯平、种药平,因地之平处也。又腊月曰嘉平。《史记·秦始皇纪》更名腊曰嘉平。〈注〉茅盈内纪曰:盈曾祖父蒙於华山白日升天。其邑谣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泰清,时下□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始皇闻谣歌而问其故,父老具对,因改腊曰嘉平。索隐曰:广雅云,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腊,秦更曰嘉平。盖因歌谣之词而改从殷号也。又华平,瑞木名。《宋书·符瑞志》华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则生,德刚则仰,德弱则俯。《张衡·东京赋》植华平於春圃。〈注〉天下平,其华则平。又廷尉平,官名。《史记·张释之传》廷尉。天下之平也。《前汉·百官表》宣帝地节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又平原,太平,平陆,□地名。《尔雅·释地》广平曰原,高平曰陆。〈疏〉广平曰原者,谓泽之广平者亦曰原。汉以平原为郡名。高平曰陆者,谓土地丰,正名为陆。〈又〉东至日所出,为太平,太平之人仁。《孟子》孟子之平陆。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平州北平郡。《广韵》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国之地,秦为辽西郡,隋为北平郡,唐为平州。又姓。《广韵》齐相晏平仲之后。《前汉·平当传》当哀帝时为丞相,子晏正位大司徒。又复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宁二氏。《姓谱》平陵氏,史记平陵老之后。又《广韵》房连切《集韵》《韵会》毗连切《正韵》蒲眠切,□音□。《广韵》平平,辨治也。《书·洪范》王道平平。《诗·小雅》平平左右。又《韵会》均也。又《韵会》皮命切,音病。平物贾也。《周礼·地官·质剂注》市中平贾,今时月平是也。又《地官·质人注》质平也。主平定物贾。《扬子·方言》一哄之市,必立之平。《后汉·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谣曰:游平买印自有平,不避豪贤及大姓。又古与便辩通。《史记·五帝纪》便章百姓。〈注〉索隐曰:古文尚书作平,平既训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辩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则训辩,遂为辩章。又叶皮阳切,音龎。《张籍·祭韩愈诗》北台临稻畴,茂野多阴凉。板亭坐垂钓,烦苦稍巳平。又《集韵》拼古作平。注详手部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