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粗气浮

心粗气浮,粗:粗疏,轻率;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心粗气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īn cū qì fú
成语注音
ㄒㄧㄣ ㄘㄨ ㄑㄧˋ ㄈㄨˊ
成语简拼
XCQF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心麤氣浮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粗:粗疏,轻率;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性情浮躁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粗心大意、心浮气躁、心浮气盛、心浮气粗

反义词

心平气和

成语接龙

1、心粗气浮→浮笔浪墨→墨守成法→法不阿贵→贵贱高下→下乔迁谷→谷马砺兵→兵精粮足→足趼舌敝→敝帚自享→享帚自珍→珍禽异兽→兽聚鸟散→散兵游勇→勇猛果敢→敢勇当先→先笑后号→号令如山→山遥水远→远谋深算→算沙抟空→空费词说→说黄道黑→黑更半夜→夜长梦多

2、心粗气浮→浮光掠影→影形不离→离本徼末→末节细行→行不从径→径行直遂→遂心如意→意出望外→外宽内明→明月清风→风和日丽→丽句清词→词穷理尽→尽人皆知→知无不言→言传身教→教猱升木→木坏山颓→颓垣败壁→壁间蛇影→影只形孤→孤鸾照镜→镜分鸾凤→凤翥鸾回

3、心粗气浮→浮光掠影→影形不离→离世绝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箪食→食箪浆壶→壶中天地→地大物博→博闻多识→识礼知书→书香世家→家破人离→离魂倩女→女中丈夫→夫人裙带→带砺河山→山遥水远→远年近日→日累月积→积厚成器→器宇不凡→凡夫俗子→子子孙孙

4、心粗气浮→浮光略影→影影绰绰→绰绰有余→余响绕梁→梁上君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食→食毛践土→土龙沐猴→猴头猴脑→脑满肠肥→肥头大耳→耳提面训→训练有素→素丝良马→马捉老鼠→鼠窜蜂逝→逝将去汝→汝南晨鸡→鸡鸣起舞→舞弄文墨→墨守成规→规圆矩方→方领圆冠

5、心粗气浮→浮名薄利→利绾名牵→牵肠挂肚→肚里蛔虫→虫臂拒辙→辙乱旗靡→靡然从风→风尘之惊→惊才絶艳→艳色绝世→世态人情→情投谊合→合浦还珠→珠圆玉洁→洁身自好→好学不倦→倦鸟知还→还年卻老→老大帝国→国计民生→生死与共→共商国是→是非分明→明目达聪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儿时》一类文之,因近心粗气浮,颇不易为;一涉笔总不免含有芒刺,真是如何是好。(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

(2)…见了他格外谦和,问他有什么事情。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人,开口便说:『大人,你怎么连…——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成语造句

(1)成语「心粗气浮」是一个联合式成语。

(2)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心粗气浮”几个大字。

(3)深泽镇中学的家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心粗气浮”。

(4)小方不会写成语“心粗气浮”的最后一个字。

(5)小航写不出成语“心粗气浮”,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

(6)依波姐姐给秀存和梦豆讲了“心粗气浮”的典故。

(7)在前往泾川县第一中学的火车上,气冉叔叔给慧慈和边唯讲了『心粗气浮』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开口便说:「大人,怎么连标下都不认得了?」』

分字解释

心粗

心粗:[xīncū] 做事不够细心。心粗气躁。

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粗:cū(1)(条状物)横剖面较大(跟『细』相对,至同)。如:粗纱;这棵树很粗。(2)(长条形)两长边的距离不十分近:粗线条;粗眉大眼。(3)颗粒大:粗沙。(4)声音大而低:粗声粗气。(5)粗糙(跟『精』相对)。如:去粗取精;这个手工活太粗了。(6)疏忽:不周密:粗疏;粗心大意。(7)鲁莽;粗野:粗暴;粗话;别拿他当粗人,他的心可细呢!(8)略微:粗知一二;粗具规模。

气:qì 1、<名>云气;空气。《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成五采。』《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气。』2、<名>气候;天气。《采草药》:『此地气之不同也。』3、<名>景象;景色。《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名>气息;呼吸。《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5、<名>气味。《狱中杂记》:『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6、<名>中医指责的元气。《柳毅传》:『闻子之说,气血俱动。』7、<名>气势;气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又] 使气;任性;使性子。《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8、<名>气节;志气。《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

浮:fú 1、<动>飘浮在水面上,与『沉』相对。《西门豹治邺》:『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2、<动>飘浮在空中。《孔雀东南飞》:『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3、<动>在水上行驶;航行。屈原《哀都》:『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4、<动>超过。《海瑞传》:『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5、<形>轻。《采草药》:『有苗时采,则虚而浮。』6、<形>虚浮;浮华。《治平篇》:『禁其浮靡,抑其兼并。』7、<形>轻薄;轻佻。《国语·楚语》:『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浮白] 罚酒。[浮屠] 也作『浮图』。(1)佛,佛陀。(2)佛教。(3)和尚。(4)佛塔。[浮生] 古代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虚浮无定,所以称人生为浮生。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追维逝者,浮几何。』

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

粗:《未集上·米字部》《广韵》千胡切《集韵》聪徂切《正韵》仓胡切,□音麤。《玉篇》大也,略也,疏也,物不精也。《礼·月令》其器高以粗。又《乐记》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庄子·秋水篇》物之粗也。又《广韵》徂古切《韵会》坐五切,□音伹。义同。《集韵》或作觕。通作麤。俗作□。□字原从米从鹿。考证:(《礼·乐记》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谨照原文怒上增其字。

气:《辰集下·气字部》《唐韵》去既切《集韵》丘既切,□音炁。《说文》云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气、炁。又与人物也。今作乞。又《玉篇》去乙切《广韵》去讫切《集韵》《类篇》欺讫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气,小篆本作气。气为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为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后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笔以别之。又《六书正伪》气,俗用气,乃禀气之气。云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气虽别,而气、气字义实同,分属则泥矣,《正伪》之说非是。(气)(古文)《唐韵》去既切《集韵》《韵会》《类篇》丘既切,□音气。《玉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气相求。《系辞》精气为物。《礼·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又《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注〉气谓嘘吸出入者也。又天气曰元气。《后汉·明帝纪》升灵台,望元气。〈注〉元气,天气也。又阴阳曰二气。《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又五气。《史记·五帝纪》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气。〈注〉王肃曰:五气,五方之气。又《书·洪范·曰雨曰阳曰燠曰寒曰风注》雨木气,阳金气,燠火气,寒水气,风土气为五气。又《素问》寒热风燥湿,五气之聚也。寒生水,热生火,风生木,燥生金,湿生土。又六气。《左传·昭元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又《庄子·逍遥游》乗[音chéng]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注〉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与天□地黄为六气。《王逸·楚辞注》《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日没已后赤黄气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幷[同并]天□地黄之气为六气。又年有二十四气。《内经》五日谓之□,三□谓之气。《书·正义》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随天转运,所以叙气节也。气节者,一岁三百六十五日有余,分为十二月,有二十四气,一为节气,谓月初也,一为中气,谓月半也,以彼迭见之星,叙此月之节气。又历家有□气法。《司马彪·续汉书》□气之法,为室三重,涂亹周密,布缇幔室中,以木为按,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正而□之。气所动者,其灰斯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又有望云气法。《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注〉视日旁云气之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史记·天官书》云气有兽居上者胜。〈又〉日旁云气,人主象。〈又〉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精华实息者吉,虚耗者凶。《邵谔·望气经》郁郁葱葱,隐隐隆隆,佳气也。绵绵绞绞,条条片片,兵气也。泽泽焰焰,女子气也。如藤蔓挂树者,宝气也。紫氛如楼者,玉气也。又道家有食气法。《参同契》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又以鼻触物亦曰气。《礼·少仪》执食饮者勿气。〈疏〉执尊长饮食,不鼻臭之也。又《唐韵》《集韵》□许既切。与饩、□□通。《说文》馈客刍米也。引《春秋传》齐人来气诸侯。又叶去讫切,音乞。《成公绥·啸赋》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又叶丘谒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赋》当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气。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音zhòng]疾之日歇。

浮:《巳集上·水字部》《唐韵》缚牟切《集韵》《韵会》房尤切《正韵》房鸠切,□音罘。《说文》泛也。《论语》乗[音chéng]桴浮於海。又顺流曰浮。《书·禹贡》浮于济漯。又济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释山训》百人抗浮。〈注〉浮,瓠也。又溢也,过也。《礼·坊记》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又先时曰浮。《书·盘庚》鲜以不浮于天时。又轻也。《楚语》疏其秽而镇其浮。又浮浮,气烝貌。《诗·大雅》烝之浮浮。又雨雪盛貌。《诗·小雅》雨雪浮浮。又衆[音zhòng]强貌《诗·大雅》江汉浮浮。又浮沉,无定之意。《诗·小雅》载沉载浮。又《小尔雅》浮,罚也。谓罚爵也。《礼·投壷》无偝立,无踰言,若是者浮。又水名。《水经注》青河东北,浮水故渎出焉。又山名。《山海经》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又《广舆记》广东高州府城东有浮山。又罗浮,二山名。《罗浮山记》在增城,博罗二县境。又竹名。《戴凯之·竹谱》浮竹亚节,虚软厚肉。又石名。《左思·吴都赋》浮石若桴。又天浮,星名。《甘氏星经》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又《庄绰鷄肋编》钓竿之半,系以荻梗,谓之浮子。又《甄权脉经》浮为风为虚。又《集韵》普沟切,音桴。漂也。又《韵补》叶符非切,音肥。《楚辞·远游》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考证:(《诗·大雅》烝之浮之。)谨照原书改烝之浮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