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相关种类、丧葬文化

来源:互联网 作者:小惠惠

摘要:秃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相关种类、丧葬文化。秃鹫是秃鹫属的猛禽,又叫秃鹰、座山雕、狗头鹫、狗头雕,藏名音译“夏过”,以食腐肉为生的大型猛禽。成鸟头部裸露。食尸体但也捕捉...

关键词:秃鹫,介绍,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相关种类,丧葬文化,秃鹫属,鹰科,鹰形目,鸟类百科

秃鹫的图片

秃鹫(学名:Aegypius monachus,英文名:Cinereous Vulture)是鹰科秃鹫属的猛禽,又叫秃鹰、座山雕、狗头鹫、狗头雕,藏名音译“夏过”,以食腐肉为生的大型猛禽。成鸟头部裸露。食尸体但也捕捉活猎物。进食尸体时优先于其他鹫类。常与高山兀鹫混群。高空翱翔达几个小时。除了南极洲及海岛之外,差不多分布全球每个地方。全球性近危,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秃鹫

拉丁学名:Aegypius monachus

英文俗名:Cinereous Vulture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秃鹫属(Aegypius)

繁殖区:古北界 : sw, c

非繁殖区:n 非洲, India,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72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秃鹫:形态特征图 秃鹫:形态特征图 秃鹫 秃鹫

体型硕大(100厘米)的深褐色鹫。具松软翎颌,颈部灰蓝。两翼长而宽,具平行的翼缘,后缘明显内凹,翼尖的七枚飞羽散开呈深叉形。尾短呈楔形,头及嘴甚强劲有力。

成鸟:头裸出,皮黄色,喉及眼下部分黑色,嘴角质色,蜡膜浅蓝。

幼鸟:幼鸟脸部近黑,嘴黑,蜡膜粉红;幼鸟头后常具松软的簇羽,飞行时更易与深色的Aquila属的雕类相混淆。

由于食尸的需要,它那带钩的嘴变得十分厉害,可以轻而易举地啄破和撕开坚韧的牛皮,拖出沉重的内脏;裸露的头能非常方便地伸进尸体的腹腔;秃俊脖子的基部长了一圈比较长的羽毛,它像人的餐巾一样,可以防止食尸时弄脏身上的羽毛。

虹膜-深褐;嘴-角质色,蜡膜蓝色;脚-灰色。

叫声:通常无声。

秃鹫飞行图 秃鹫飞行图 秃鹫 秃鹫 秃鹫幼鸟 秃鹫幼鸟 秃鹫幼鸟 秃鹫幼鸟 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高山兀鹫 高山兀鹫

秃鹫和高山兀鹫的区别:秃鹫体羽棕黑色,高山兀鹫体羽土黄色,初级飞羽黑色,飞行时明显。

生活习性

秃鹫 秃鹫

秃鹫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与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缘地带,冬季偶尔也到山脚平原地区的村庄、牧场、草地以及荒漠和半荒漠地区。

多单独活动,有时结3-5只小群,最大群可达10多只。

休息时多站于突出的岩石上,电线杆上或者树顶的枯枝上。不善于鸣叫。

飞翔 秃鹫 秃鹫

飞翔时,两翅伸成一直线,翅很少鼓动,而是可以利用气流长时间翱翔于空中。在猛禽中,秃鹫的飞翔能力是比较弱的,好在它找到了一种节省能量的飞行方式-滑翔。这些大翅膀的鸟儿,在荒山野岭的上空悠闲地漫游着,用它们特有的感觉,捕捉着肉眼看不见的上升暖气流。它们依靠上升暖气流,舒舒服服地继续升高,以便向更远的地方飞去。

腐食性

当秃鹫发现地面上的尸体时,飞至附近取食,食物为大型动物和其他腐烂动物的尸体,被称为“草原上的清洁工”,也捕食一些中小型兽类。

秃鹫吃的大多是哺乳动物的尸体。哺乳动物在平原或草地上休息时,通常都聚集在一起。秃鹫掌握这一规律以后,就特别注意孤零零地躺在地上的动物。一旦发现目标,它便仔细观察对方的动静。如果对方纹丝不动、它就继续在空中盘旋察看。这种观察的时间很长,至少要两天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假如动物仍然一动也不动,它就飞得低一点,从近距离察看对方的腹部是否有起伏,眼睛是否在转动。倘若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秃鹫便开始降落到尸体附近,悄无声息地向对方走去。这时候,它犹豫不决,既迫不及待想动手,又怕上当受骗遭暗算。它张开嘴巴,伸长脖子,展开双翅随时准备起飞。秃鹫又走近了一些,它发出“咕喔”声,见对方毫无反应,就用嘴啄一下尸体,马上又跳了开去。这时,它再一次察看尸体。如果对方仍然没有动静,秃鹫便放下心来,一下子扑到尸体上狠吞虎咽起来。

有时候,秃鹫飞得很高,未必能发现地面上的动物尸体。其他食尸动物如乌鸦、豺和鬣狗等的活动,就可以为这种猛禽提供目标。如果发现它们正在撕食尸体,秃鹫会降低飞行高度,作进一步的侦察。假如确实发现了食物,它会迅速降落。这时,周围几十千米外的秃鹫也会接踵而来,以每小时100千米以上的速度,冲向这美味佳肴。

秃鹫在争食时,身体的颜色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平时它的面部是暗褐色的、脖子是铅蓝色的。当它正在啄食动物尸体的时候,面部和脖子就会出现鲜艳的红色。这是在警告其他秃鹫:赶快跑开,千万不要靠拢。一只身强力壮的秃鹫气势汹汹地跑来争食了,它招架不住,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离开了原来的位置,这时,它的面部和脖子马上从红色变成了在白色。胜利者趾高气扬地夺得了食物,它的面部和脖子也变得红艳如火了;失败者开始平静下来了,它逐渐恢复了原来的体色。根据这些体色的变化,人们便可以知道秃鹫体力的强弱了。

生长繁殖

每窝产卵1~2枚,污白色,多少具有深红色条纹和斑点。雌雄均参与孵卵,孵卵期约55天。雄秃鹫每天辛辛苦苦地四处觅食,一回到家里,马上任张开大嘴,把吞下去的食物统统吐出,先给雌鸟吃较大的肉块,然后再耐心地给幼鸟喂碎肉浆。秃鹫的胃口很大,每次都要吃到脖子都被装满为止。因而,雄鸟带回来的食物常被妻子、儿女吃得精光。

地理分布

秃鹫:地理分布图 秃鹫:地理分布图

秃鹫没有亚种分化,分布于非洲西北部、欧洲南部、亚洲中部、南部和东部,冬季也到印度、泰国、缅甸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见到的都是罕见的留鸟,部分迁徙或是在繁殖期后四处游荡。

国外分布

西班牙、巴尔干地区、土耳其至中亚;欧洲南部,包括从地中海到巴尔干、摩洛哥北部,亚洲叙利亚、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印度、蒙古、俄罗斯等地。偶有迷鸟游荡于繁殖区外。

国内分布

主要分布省份:

北京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福建 湖北 广西 四川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 秃鹫 秃鹫

兴隆山 托木尔峰 麻阳河 茂兰 茂兰 济源猕猴 双台河口 老秃顶子 老秃顶子 白石砬子 达赉湖 科尔沁 乌梁素海湿地鸟类 青海湖鸟岛 天龙山 庞泉沟 庞泉沟 芦芽山 灵空山 历山 卧龙 卡拉麦里山 阿尔金山 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 清凉峰 衡水湖湿地和鸟类 赛罕乌拉 额济纳胡杨林 罗布泊野骆驼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 秃鹫 秃鹫

阿尔金山 子午岭山 长白山 贺兰山 喀喇昆仑山 昆仑山-西段 昆仑山-西段 太行山 天山 准噶尔盆地 阿尔泰山山地 阿尔泰山山地 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 伏牛山 准噶尔西部山地 北部天山山地 伊犁谷地 尤尔都斯盆地 南部天山山地 东部天山山地 诺敏戈壁丘陵 东疆戈壁丘陵 塔河中下游平原 罗布泊低地 昆仑山北麓平原 西昆仑山山地 东昆仑阿尔金山山地 塔里木河流域 巴音布鲁克 恰库尔图 托木尔峰南坡(琼台兰河) 巩乃斯 那拉提 天山山脉 乌鲁克恰提 沁城 民丰 口门子

保护现状

秃鹫 秃鹫

全球性濒危(Collaretal.,1994)。罕见,但在分布区的北部较常见。繁殖在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青海南部及东部、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四川北部。于西藏南部、华中、华东、东南及台湾有零星出现。

濒危因素: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秃鹫形态特殊,可供观赏,其羽毛有较高经济价值。在牧区,秃鹫受到民间保护,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常有人捕杀制作标本,做为一种畸形的时尚装饰,加上秃鹫本身繁殖能力较低,使本种群受到了一定破坏。

就地保护:参考文献种群数量稀少,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列入了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

相关种类

秃鹫也泛指一类以食腐肉为生的大型猛禽。包括新大陆秃鹫和旧大陆秃鹫共22种。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新大陆秃鹫7种,包括神鹰(condor);旧大陆秃鹫15种,包括髯鹫和兀鹫。虽然两组中的许多种外形相似,但其亲缘关系较远。

全部新大陆秃鹫和一些旧大陆秃鹫均为秃头,以防止头伸入动物屍体内进食时,羽毛因黏上血液而打结。大多数秃鹫咽部有一大囊(嗉囊),可耐受长时间不进食,以适应暴食和饥饿交替的生活方式。有些种的喙格外强壮、巨大,可撕开兽皮、肌肉,甚至骨头。所有秃鹫的视力十分锐利,就如红头美洲鹫的嗅觉敏锐一样。旧大陆秃鹫的脚较强壮,而新大陆秃鹫的脚则扁平、无力,不适於抓握。

秃鹫分布很广泛,但在澳大利亚和大部分海岛则无踪影。大多进食较杂,食腐肉、垃圾,甚至排泄物,很少突然袭击活体动物。少数偶尔会捕获无助的动物如羊羔、龟,至於安地斯兀鹫,则会袭击刚出生的牛犊。秃鹫可在高空逗留几小时,靠长而宽的翼慢慢滑翔。当一只鹫发现已死或将死的动物而落下时,其他的鹫在几公里远就能看到。秃鹫进食时遵循严格的社会秩序,即以身体大小和喙的强壮来决定。小型种必须等待大型、占优势种吃剩的残渣。不过,即使是大型秃鹫也会让个位子给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竞争者,如胡狼、鬣狗和丛林狼。

多数秃鹫栖息於开阔地,常成群栖於悬崖、高树或地上。旧大陆秃鹫用枝条在树上或悬崖上,有时在大群居地搭建大型平台式巢。多数大型旧大陆秃鹫只产1枚卵。新大陆秃鹫不筑巢,但将卵产在悬崖或大树的天然洞穴中;不群居。小型新大陆秃鹫产2枚卵,孵化整1个月。最大型种只产1枚蛋,并要孵化近2个月。幼秃鹫比一般的捕食鸟成熟得慢。新大陆秃鹫无鸣管,不能发声;鼻中隔有穿孔。

详情参见词条:新大陆秃鹫和旧大陆秃鹫。

丧葬文化

在藏族的丧葬文化中,秃鹫是天葬的主体。是实施天葬的核心力量。

藏民族不选择其他食肉动物,而为何独独“青睐”和“钟情”于秃鹫呢?其中有不少缘故,既有佛教故事中佛祖肤施老鹰的影响,也有自身对灵肉分割的追求,但秃鹫本身具有的功能却是个中最主要最根本最实质的原故。

在天葬之前,藏区曾经实行过高山风化、悬梁、穴藏等等,虽有消失骨骸方面的倾向,但毕竟留下骸骨和其它痕迹,不尽人意。人们在观察寻觅中,发现了秃鹫的特殊功能,首先是秃鹫的消化能力。

秃鹫不仅能生吞活剥各类动物的肉体,还能把骨头嚼咽一尽。高原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没有秃鹫的肠胃,就不要去咀嚼金丸银蛋。”可见秃鹫的胃功能有多厉害。另外,选择秃鹫还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凶狠锐猛,钢胃硬肠,它还有一个其它猛禽恶兽无法比拟的长处,即对粪便的处理。

不管吞食了什么食物,秃鹫它都不会留一星半迹残渣在地面上。它屙屎溺尿都在高高的天空,在数千米以上的海拔高度,在翱翔之中。高原强劲的气流把它排泄的杂物风化得无影无踪,干干净净,不让一星渣子撒落地面。这一现象符合佛家的生死观。

人们从来没有看见过秃鹫的尸体,这使秃鹫本身具有了神奇魅力,蒙上了神秘色彩,产生了崇拜。

这就是藏人选择秃鹫的原因。经过佛教教义的演绎,有着朴素唯物意识的藏人更加崇尚灵魂,看淡肉体了。把肉体喂鹰,彻底寂灭,当作一种功德,看作灵魂转世的铺垫。有的甚至认为天葬台周围的秃鹫是比丘的化身,具有通神魔力。但根本上说来,灵肉分离理论灵魂转世的观念已经渗透到每个藏人的生死观中。如果人死而肉体不消失,则亡魂还有可能依附于原来的肉体上,从而无法转世。这与亡者和亲属企盼的早日轮回的愿望背道而驰,也不符合六道轮回的佛家理论。秃鹫不像其他鹰类,它从不吃活物,只吃死物,这又是藏人敬仰它、选择它的原故。

还有一个被人重视的原因,即让身体回归世界四大元素之中的“风”中。让秃鹫来天葬,也象征着回归大自然的用意。

本文《秃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相关种类、丧葬文化》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被阅读次。您可以点击以获取更多相关的知识。

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您可以自由地阅读、参考,或批判或赞同本文观点,但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baiven.com/q/18/218/2016/0802/178183.html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