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夜鹰的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来源:互联网 作者:小惠惠

摘要:长尾夜鹰的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长尾夜鹰为夜鹰科夜鹰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

关键词:长尾夜鹰,介绍,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夜鹰属,夜鹰科,夜鹰目,鸟类百科,动

长尾夜鹰的图片

长尾夜鹰(学名:Caprimulgus macrurus,英文名:Large-tailed Nightjar)是夜鹰科夜鹰属的鸟类。

长尾夜鹰(学名:Caprimulgus macrurus)为夜鹰科夜鹰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

中文学名:长尾夜鹰

拉丁学名:Caprimulgus macrurus

英文俗名:Large-tailed Nightjar

命名作者:Horsfield, 1821

中文目名: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

中文科名:夜鹰科(Caprimulgidae)

中文属名:夜鹰属(Caprimulgus)

繁殖区:东洋界, 澳洲界 : e India to n Austral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61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基本资料

长尾夜鹰 长尾夜鹰

长尾夜鹰 Large-tailed Nightjar夜鹰目 > 夜鹰科 > 夜鹰属 CAPRIMULGIFORMES > Caprimulgidae > Caprimulgus macrur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Horsfield, 1821

叫声:深沉而铿锵的tchoink声,如两块石头相敲击,以每秒三次的平稳音频,继之渐高;也作低嗥。

繁殖方式:卵生。

外形特征

体型略大(30厘米)的灰褐色夜鹰。识别特征为外侧四枚初级飞羽的中部具抢眼的白色块斑且两对外侧尾羽的羽尖上有宽阔的白色。雌鸟相应部位为皮黄色;喉具白色横斑。虹膜-褐色;嘴-灰褐;脚-灰褐。

长尾夜鹰 长尾夜鹰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次大陆、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区域性常见于上至海拔1200米的林缘及多树的郊野,包括红树林。亚种ambiguus为云南极南部及东南部的留鸟,hainanus见于海南岛。

生活习性

白天歇息在林边或多树地带的地面阴凉处。每逢晨昏时在栖木上或于飞行中鸣叫约半小时。捕食过程中常下至地面作短暂休息,常停在公路上因此而丧身于车轮下。

亚种分化

长尾夜鹰云南亚种(学名:Caprimulgus macrurus ambigu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长尾夜鹰海南亚种(学名:Caprimulgus macrurus hainan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长尾夜鹰的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被阅读次。您可以点击以获取更多相关的知识。

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您可以自由地阅读、参考,或批判或赞同本文观点,但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baiven.com/q/18/218/2016/0820/178586.html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