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不同作物的特殊喜肥特性进行施肥?

浏览

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不仅具有营养的共性,而且还具有营养的特殊性,即作物营养的个性,这是指导施肥、提高化肥使用效益的又一理论依据。如水稻生长需要较多的硅,在活性硅含量低的土壤上增施硅肥,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块根块茎类作物如甘薯、马铃薯等,需钾较多,同时又是忌氯作物,对钾肥品种又有一定的选择性。豆科作物因其根部有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因此,可少施或不施氮肥,但其对磷、钾特别是磷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增施磷、钾肥料增产显著,同时又能促进固氮作用。蔬菜、麻、桑、茶等以茎、叶生产为主的作物,氮素营养特别重要,增施氮肥能显著增产。棉、麻是以生产纤维为主的作物,钠盐可以提高其纤维品质,使纤维排列紧密,强度和拉力增加。油菜、棉花、甜菜需硼较多,缺硼棉花落花、落蕾严重,油菜出现“花而不实”,施用硼肥后,产量显著增加。

  不同作物所需养分的数量、种类有一定差别,并且其吸收能力也不同。如花生、油菜能很好利用磷矿粉的磷,玉米、马铃薯次之,小麦利用能力很弱。有些忌氯作物不宜使用含氯肥料,否则影响产量和品质。同种作物的施

  肥量又因品种和密植程度的不同有所差别,如粳稻一般比籼稻耐肥,生育期长的比生育期短的需肥量多。多穗型品种生育前期对氮的吸收率高于大穗型,而生育后期则以大穗型品种吸收率较高。因而多穗型品种应重施分蘖肥,大穗型品种除分蘖肥外,还须施穗肥。凡是矮秆、株型紧凑、抗病力强、耐水肥的品种,采取适当密植,须增加肥料用量。不同的肥料形态,其肥效也因作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如水稻适宜氨态氮,其效果比硝态氮好;烟草则以硝态氮较好;薯类施用硫酸钾效果比氯化钾好。因此,提高化肥使用效益必须考虑到作物的特殊喜肥特性,才能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