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豆类的需肥规律进行施肥?

浏览

豆类作物一生可分为苗期、分枝期、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一般需肥规律是:苗期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开始早,幼苗出土后几天,即迅速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此期需肥量虽少,但很敏感,如果缺肥将严重影响后期生长发育。植株生长进入分枝期,对养分的吸收量迅速增加,至盛花期,氮的吸收达到高峰。在开花结荚期,磷、钾的吸收达到高峰,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可达30~40天。鼓粒成熟期以后,对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根据豆类作物的需肥规律,豆类作物在施肥中应掌握施足底肥,早施追肥的原则,尽可能满足前期和中期生长的养分要求,保证充分的氮、磷、钾营养水平,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作用。如前中期养分供应充足,即使后期不施肥,也能获得高产。苗期追肥应以氮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以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效果最好,既节省肥料,又提高肥效。追肥量可根据苗情、地力等条件而定,一般占总追肥量的30%~40%。在开花结荚期,应适当早施重施,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60%~70%,如土壤肥力差,长势弱,可适当提前到开花期追肥。生长后期可酌情施肥,如果植株表现出早衰,则应及时补充施肥,可采取叶面喷施速效氮、磷、钾化肥。如中后期生长较旺盛,就应控制施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