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环境条件影响油葵种子含油率的提高?

浏览

(1)水分是由油脂形成的主导因素,含油率高低主要依靠水分的供应和利用。水分不足不仅导致含油量降低,而且使油脂成分发生变化,影响食用油的营养价值。灌浆期是油分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水分充足能促使可塑性物质转化为油脂,不利于转化为蛋白质,从而提高了含油率。

  (2)成油期气温以21~24℃为宜昼夜温差宜保持稳定,不宜过高过低。在适宜范围内,昼夜温差稍大些对成油过程有利。白天气温高可提高光合强度,增加光合产物;夜间温度低些可减少呼吸消耗,增加油分含量。如果昼夜温差过大,超过50%,即最高最低相差一半以上时,对油分形成很不利。温差太小,又意味着夜间气温高,呼吸作用强,消耗养分多,油分积累少,从而降低了含油率。

  (3)在地理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高的地区含油率高;海拔相同时,高纬度的地区含油率高,而且海拔比纬度影响更大些。

  (4)同一品种夏播的油葵含油率高于春播的,播种期不同、成油时期的温度不同,含油率也不同。

  (5)肥料种类和数量对油分形成有直接影响。氮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氮肥施量过多,特别是后期氮肥充足时,可塑性物质多转化为蛋白质,种子含油率就相对减少;磷是糖类转化为油脂中间产物,增施磷肥可提高种子含油率,特别是开花授粉时缺磷对油分形成影响更大。

  种植密度和含油率有一定关系,适当密植可抽高含油率。这是因密植叶大,氮素肥料消耗于茎叶,进入种子里的相对减少,有利于含油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生产上应积极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以千方百计来提高含油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