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浏览

一、主导品种

  (一)郑单958。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淡绿,叶片上冲,穗上叶叶尖下披,株型紧凑,耐密性好。夏播生育期103天左右,株高 250厘米 左右,穗位 111厘米 左右,穗长 17.3厘米 ,穗行数14-16行,穗粒数565.8粒,千粒重 329.1克 ,果穗筒形,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偏马齿型,抗病性较好。可在全省适宜范围推广利用。

  (二)金海5号。株型紧凑,苗期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5天,株高 245厘米 ,穗位 92厘米 ,较抗倒伏。全株叶片19~20片,果穗长筒型,穗行数14-16行,果穗穗长 20.7厘米 ,穗粗 4.9厘米 ,穗粒数581粒,秃顶 1.3厘米 ,半马齿型,千粒重 327克 。中抗大、小叶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矮花叶病。可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应用。

  (三)浚单20。株型紧凑、清秀,生育期103天左右,株高 242厘米 左右,穗位 106厘米 左右。果穗筒型,穗长 16.8厘米 ,穗行数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 320克 。感大斑病、抗小班病,感黑粉病,中抗茎腐病,高抗矮花叶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抗玉米螟。

  二、主推技术

  (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土壤化验,搞好配方施肥。

  一般地块要做到氮、磷、钾等平衡施肥。根据产量指标和地力基础确定施肥量,注意增施磷、钾肥和微肥。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

  (二)“一增四改”技术。合理增加种植密度。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高产示范田每亩实收4500~5000株。

  一般大田每亩实收4000~4800株。玉米种植密度要与品种要求相适应,并且随产量指标的提高相应增加。改种耐密型品种。种植耐密植、适应性强、熟期适中的高产稳产品种郑单958、浚单20等。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全部实施夏直播。在夏直播的基础上,推广免耕直播、及时播种、足墒播种、适量播种。普及推广机械化作业。提高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玉米播种全面实现机械化,大力推广联合收割机收获。积极推广机械施药、施肥技术,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秸秆规范化还田技术。在小麦秸秆还田时降低小麦留茬高度,将小麦秸秆粉碎地更细、更均匀,秸秆均匀覆盖在地表,达到地不露白、草不成堆,以提高播种质量。

  (四)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包括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化控、适期晚收等技术。推行化学除草;进行播种期、苗期、穗期病虫害防治;在玉米成熟期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高产田10月上旬、一般田9月底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

  (五)二点委夜蛾综合防控技术。

  二点委夜蛾形态上与小地老虎相似,主要钻蛀玉米幼苗根茎部或切断浅表层根,其幼虫一般在玉米根部或者湿润的土缝中生存。

  一是要清除玉米植株周围麦秸、杂草等覆盖物,铲除隐藏环境。

  二是要药剂喷玉米根茎。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4.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40%甲基异柳磷500~750倍液喷玉米根茎。

  三是要随浇水灌药。需要浇水的玉米田,可随水灌药,亩用48%毒死蜱乳油500毫升,在浇地时灌入田中。苗后使用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防产生药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