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海盘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浏览

1.病原

海盘虫是锚首科海盘虫属单殖吸虫的总称,我国有20多种,是海水鱼类常见的寄生虫。其形态结构与寄生于淡水鱼类的指环虫十分相似,常被误作指环虫。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指环虫全部寄生于淡水鱼中。而海水鱼鳃部类似结构的寄生虫主要为海盘虫。海盘虫虫体较小,体长一般在2毫米以内,长形。

2.症状与危害

病鱼游于水面。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稍发白、溃烂,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甚至停止摄食。若不及时处理,上述症状出现2日后即开始死鱼。幼苗感染100只虫、成鱼感染1000只虫即可出现大量死亡。日死鱼可达3%~5%,幼苗死亡率更高。

3.流行

本病主要靠虫卵及幼虫传播。适宜温度为20℃~25℃,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海盘虫病可发生于石斑、真鲷、黑鲷、笛鲷、等多种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常与车轮虫、瓣体虫形成并发症。

4.诊断

通过鉴别病原体的存在与数最而确诊。病鱼部分鳃丝溃烂、发白。肉眼仔细观察红的鳃丝,可见上面有针尖大小的白点。剪下一些有白点的鳃丝于玻片上并数滴海水,可见红色的鳃丝边有白色的虫体伸展开来,十分显眼。使用显微镜观察鳃丝压片时,在10倍物镜下,虫体长约1个~1.5个视野。虫体末端附着在鳃丝上,头端游离常左右弯曲或伸缩。活虫内部结构清晰,显示出海盘虫的典型结构。幼苗感染10只以上、成鱼感染50只以上的海盘虫 即可确诊为海盘虫病。

5.防治方法

①挂袋法:感染较轻者,可采用药物挂袋法杀虫,选用鱼用灭虫精等杀虫剂,其杀虫能力较强,经过一段时间挂袋,可将鳃上虫体杀死。采用“海水鱼虫净2号”等复 合杀虫剂,除了杀成虫外,对散布于水中、即将侵入鱼体的幼虫的杀灭能力更强,可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

②浸泡或泼洒法:感染较重者,鳃丝上大量的虫能迅速破坏鳃组织,造成鱼的大量死亡,故应立即杀除成虫。药物可选用杀虫力较强的鱼用灭虫精等,也可选用对鱼相对安全的复合杀虫剂如海水鱼虫净2号等。 给药方式以药物浸泡法效果最佳。泼洒法则操作上相对简便,也有一定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