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诊断

浏览

鱼病的发生往往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为了正确诊断,必须要做周密的调查,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 病情况的调查

包括发病鱼的死亡数量、种类、大小;病鱼的活动与外征,池中饲养的种类、数量、大小、种苗的来源,水质管理情况;采用的防病措施和发病后采取的何种措施,池塘周围的环境情况等等,为疾病的确诊提供全面的情况。

2. 养管理情况调查

饲养管理情况包括放养密度、每天投喂饵料的次数、数量、种类和质量,饲料的来源、储藏、消毒情况;未发病塘或已往发病史等情况的调查。

3. 气候和水质情况调查

主要包括气温、水温、阴晴、风、雾等气候情况;水质酸碱度、溶氧、亚硝酸盐含量;水色、透明度、硫化氢等指标,作为进一步诊断的依据。

除依据上述所收集的资料外,必须对病鱼作详细的剖检并综合分析,找出主要病因与次要病因,做出最终正确的诊断。一般采用目检与镜检同时进行。

1. 诊断鱼的选择

一般选择疾病晚期,快要死亡的病鱼作材料,检查数量不少于3~5尾。死亡已久或腐败鱼,其组织形态和色泽有较大改变,不宜作为检查的材料。

2.检查的顺序

一般的顺序是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先查体表,然后检验血液、内脏、器官、组织。其中体表、鳃、肠为必须检查的部位。

体表检查内容包括观察头部、口腔、眼和眼眶周围,鳃盖、躯干、鳞片、鳍、肛门、尾部有无异常或大型寄生虫、孢囊等。各部位组织是否有充血、发炎、溃烂、浮肿、鳞片松弛、竖鳞、脱落、鳍缺损等病症。然后刮取体表或鳍上粘液,做玻片镜检,看是否有原虫,蠕虫类寄生虫。镜检应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的观察顺序。

鳃部检查时应注意目检鳃瓣是否完整、颜色有否异常,是否有小型孢囊、大型寄生虫;鳃丝是否充血、褪色、肿大、发白、腐烂等。然后剪取少许鳃丝,滴清水并轻压盖玻片,做成玻片镜检,可能发现细菌、真菌、原虫、蠕虫或甲壳类等病原体。

内部器官检查方法和内容:从肛门沿腹线和侧线向前剪开,把一侧体壁翻开,暴露出整个内脏(注意不要弄破内部器官,以免影响观察效果)。观察腹腔是否积液,有无大型寄生虫(如线虫、绦虫、孢囊等)。观察各组织的大小、颜色深浅是否有病变。然后从咽喉和肛门处剪断消化道,取出整个内脏,进一步检查内脏器官。依照心脏、膀胱、胆囊、肝胰脏、脾脏、肾脏、肠系膜、胃肠道、性腺、气鳔、脂肪组织、脑、肌肉顺序依次目检或镜检。一般根据临诊和目检所得进行初步判断病因,然后再重点检查肝、肠等重点部位。胃肠道可从前肠、中肠、后肠观察肠道食物情况、肠壁是否发炎、肠粘液的颜色和粘液多少,观察有无大型寄生虫或孢囊;也可刮取肠道粘液进行镜检病菌。血液检查看是否检出细菌、异常血球、寄生原虫、蠕虫等病因。

3.疾病确诊

鱼病的诊断较为复杂,有些疾病是单一病因,有些是多种病原交叉感染。一般病症通过目测,可作出初步诊断,大多数需镜检确诊,部分疾病需细菌学、病毒学检测、生化或组织病理学检验才能得出结论。有些鱼病属条件致病因,要结合病原的数量,外界环境因素,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判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