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田养泥鳅技术

浏览

一、概 述

泥鳅在鱼类分类上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在我国分布较广,各地的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均有分布,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有营养。据分析,每1 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 8.4~2 0.7克,脂肪2.7~2.8克,另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较多的钙、铁、磷等元素。是人们公认的高档营养食品,并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目前,泥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

藕田养泥鳅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水产生产方式。由于泥鳅爱钻泥,所以它比其他鱼类更容易避开莲藕用药、施肥的危害。泥鳅能钻土松泥促进肥料分解和能吃掉田间害虫等,对莲藕的生长也十分有利。

二、泥鳅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泥鳅体细长,前部略呈圆筒状,后部侧扁,腹部较圆。头尖、眼小,有口须5对。鳞片细小,埋于皮下,头部无鳞。尾鳍圆形。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一黑斑。体表多粘液。

(二)生活习性 泥鳅为温水性底栖鱼类,多栖息于软泥较多的湖荡、池塘、沟渠、水田等水域的浅水区。生活水温10℃~34℃,适宜生长水温1 5℃~3 0℃,最适生长水温为2 5℃~2 8℃,当水温下降至1 0℃以下或上升到34℃以上时,则钻人泥中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泥鳅除用鳃呼吸外,还能用皮肤和肠呼吸,因此,泥鳅对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十分严格,但良好的水质是泥鳅较好生长的重要条件。 2 5℃~28℃,当水温下降至10℃以下或上升到3 4℃以上时,则钻人泥中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泥鳅除用鳃呼吸外,还能用皮肤和肠呼吸,因此,泥鳅对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十分严格,但良好的水质是泥鳅较好生长的重要条件。

(三)摄食习性 体长5厘米以下的幼鳅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当体长达到5~8厘米时则转变为杂食性,除摄食浮游动物外,还摄食摇蚊幼虫、丝蚯蚓、藻类、有机碎屑和水草的嫩叶等;当体长达到8~9厘米时则以摄食植物性饲料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各种动、植性饲料以及人工配合饲料等都可摄食。

泥鳅喜欢在傍晚和夜间摄食,在产卵期和生长盛期白天也摄食。产卵期的亲鳅比平时摄食量大,雌鳅比雄鳅摄食量大。

(四)、生长特点 泥鳅为小型鱼类,个体生长不大。刚孵出的鳅苗经1个多月可长至2.5~3厘米,半年后可达5~6厘米,第二年秋季可达1 0~1 3厘米。泥鳅最大体长可达2 0厘米,体重1 00克左右。

(五)繁殖习性 泥鳅一般2龄性成熟。春季当水温上升到18℃~20℃ 时,达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泥鳅系分批产卵鱼类,1年可产卵多次。产卵期为每年的4~8月份,以5~6月份为盛。泥鳅的怀卵量因个体大小而异,体长10~20厘米的雌泥鳅怀卵量一般在0.7万~2.4万粒。泥鳅的生殖方式较为特殊,交配时常常是几尾雄鳅追1尾雌鳅,并不断地用嘴吸吻雌鳅的头部和胸部。达到发情高潮时,1尾雄鳅迅速以身体缠住雌鳅,雌鳅受到刺激和挤压:便会排卵,雄鳅同时排精使卵受精。泥鳅产卵多在夜间或清晨进行。受精卵可粘附在水草上孵化,在水温20℃以上时,5 0小时左右便可孵化出苗。

三、泥鳅苗种来源与自繁自育的方法

目前,泥鳅种苗主要有以下3个来源:一是采捕天然种苗;二是从正规泥鳅苗种生产场家采购;三是自繁自育。采捕天然泥鳅种苗,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产量低而不稳,且时间拖得较长,不利于藕田饲养;从生产场家购买苗种进行藕田大面积饲养时,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有条件的最好能自繁自育,这样培育出来的种苗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保障,而且成本低,种苗也易饲养。

泥鳅自繁自育方法如下。

(一)亲鳅选择与培育 亲鳅可以从市场上收购或从天然水域中捕捉。亲鳅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雌鳅体长1 5~2 0厘米,体重3 0~5 0克;雄鳅体长在1 0厘米以上,体重2 0克以上。雌鳅胸鳍宽、短,且末端圆平,性成熟的个体腹部膨大突出;雄鳅胸鳍窄而长,末端尖且上翘,成熟的雄鳅胸鳍上追星明显,用手挤压腹部时有乳白色的精液从生殖孔中流出。选好的亲鳅可设专池饲养,并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以促进其性腺发育,从而达到人工繁殖的要求。

(二)人工催产与受精、孵化 当自然水温稳定在2 0℃以上时,即可开始人工催产。每尾雌鳅可用脑垂体(PG)1个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 50~4 00单位,雄鳅的用量减半。泥鳅个体小,宜用1~2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进行催产药液的注射。注射部位一般在背鳍前1厘米的地方,避开背中线的部位,使针管与鱼体成4 5度角,针头朝头部方向,进针深度0.4厘米左右。也可进行腹腔注射,注射部位在腹鳍前1厘米的腹中线一侧,针头朝前与泥鳅体轴成3 0度角,进针深度约0.2厘米,注射后的亲鳅放入置于池塘中的网箱内暂养。

泥鳅的产卵受精,有自行产卵受精和人工授精两种方式。由于泥鳅是分批产卵的,且卵常会被亲鳅吞食,自行产卵的受精率不高,获得的受精卵也不多,故多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在水温20℃时,效应时间约为1 8~2 0个小时,在水温2 5℃时约为1 0~1 1个小时。在临近效应时间,若发现雌、雄亲鳅追逐激烈,说明发情高潮已经来临,即可将发情剧烈的亲鳅捞起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时,用手轻压雌、雄亲鳅的腹部,把卵子和精子一同挤入一干净的瓷盆内,并用羽毛搅拌。数秒钟后,加入少量清水,以增加精子活力,达到充分受精。受精卵可撒在事先准备好的鱼巢上,放人孵化池、孵化缸或其他孵化设施中孵化。用孵化缸孵化时,每5 0升水放受精卵2.5万~3万粒。孵化用水要经过严格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人孵化缸内危害受精卵。孵化缸内水流速度以刚能翻动离巢卵粒为宜,出膜时流速可稍加大,到鳅苗能平游时再调小流量。鳅苗孵出后3天即要进行投喂。可投喂熟蛋黄,每天投喂2次,每次每1 0万尾鳅苗用熟蛋黄1个。投喂时水的流量应调小些。连喂3天后,待鳅苗体色由黑色变为淡黄色时,即可出缸下池培育。

(三)苗种培育 可设专池培育,也可在藕田中选择一段或几段环沟,用密眼网拦设好培育。培育池或每段沟的面积以5 0~7 0平方米为宜。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每平方米施发酵好的粪肥250克,以培养浮游生物,供鳅苗下塘或下沟后摄食。塘或沟进水时要用筛绢网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人。每平方米池塘或沟放鳅苗1 500~2 000尾。鳅苗放养后,可投喂豆饼浆等人工饲料,并根据水质情况进行适时追肥。约经1个月的培育,鳅苗即能长至3厘米,可用于藕田放养。也可经分塘、分沟后,再用配合饲料继续喂养,待鳅体达到6厘米、体重2克上时,再用于藕田商品鳅饲养。

四、藕田商品泥鳅饲养

(一)藕田准备 养殖泥鳅的藕田应水量充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多腐殖质,且面积不过大。放鳅前要夯实田埂,并加宽加固,注、排水口要加防逃网,田埂四周要用塑料布或纱

网等做好防逃墙,塑料布或纱网高出田埂面3 0厘米,埋人地下2 0厘米,若在田埂内侧边再修1个宽2 0厘米比田埂低1 5厘米的台阶,则防逃效果更好。鱼沟、鱼溜的开挖可按前述的方法进行。放养前也应用生石灰清沟、清溜消毒,并施适量腐熟的畜禽粪肥,以培养饵料生物等。

(二)鳅种放养 鳅种可在莲藕栽植前后放养。在栽植前放养宜先放人鱼沟、鱼溜内,待莲藕出苗后并随着水位的上升再使其进入整个藕田中生活、生长。鳅种放养应尽量提早,这样可使其早适应环境,早摄食生长,相对地延长了生长期,养成的商品规格也大。放养的鳅种要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且同一块藕田放养的规格基本一致。由于莲藕田的水位比水稻田的深,且莲藕的生长期一般又比水稻的长,所以放养的密度可比稻田增加一些,上年培育的4~6厘米以上的鳅种每667平方米藕田可放养2万~2.5万尾;若放养当年早育的3厘米左右的鳅种,密度可增加到2.5万~3万尾。为消毒防病,提高成活率,在放养前鳅体应用3%~4%的食盐水浸浴8~1 0分钟。鳅种要多点投放于藕田中。

(三)饲料投喂 藕田中虽然有泥鳅的天然饵料,但毕竟有限,特别是在上述放养密度下必须进行人工投喂,否则泥鳅生长慢,长不大,效益差。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动、植物性饲料都可摄食。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蚯蚓、螺蚌肉、昆虫及其幼体、蚕蛹、鱼粉、血粉等,植物性饲料如米糠、麸皮、豆饼、豆腐渣、蔬菜、瓜果等都是其较好的饲料。可将这两种饲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做成团状进行投喂。起初投喂的面积可大一些,以后逐渐缩小投喂范围,最后将饲料投放在固定于沟、溜的食台上。这样有利于泥鳅的集中摄食,也便于检查和管理。开始投饲应于傍晚进行,以后逐步驯化泥鳅白天摄食,并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泥鳅的日投喂量一般为其体重的2%~6%,并根据季节水温、天气、水质状况以及泥鳅的摄食情况而具体掌握。早春和晚秋投饲率可小些,夏秋生长旺季投饲率应增大。晴好天气,当日的投喂量可按常规进行;天气突变,气压下降,闷热或即将下雷阵雨天气,应减少投喂量或停止投喂。水质清爽、肥度适宜可正常投喂;水质过肥,有带状、块状“水华,浮动(即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在水面上形成蓝、绿、褐色的云彩状或丝状条纹)应停止投喂,并及时换水,改善水质。泥鳅活动正常,摄食较好时可正常投喂,若泥鳅活动异常、离群独游、体色发黑、摄食后残饲剩余较多,则应减少投喂或停止投喂,同时要查明原因或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总之,既要让泥鳅吃饱、吃好,又不使饲料过剩而浪费。

(四)田水管理 藕田水位的调控要做到既要满足莲藕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考虑泥鳅生活、生长的要求,并且在不影响莲藕生长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水位,以尽可能地给泥鳅提供一个较大的水体生活空间。田水的透明度可保持在3 0厘米,pH值保持在7~7.5,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并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注换新水,夏季水温高、投饵多,水质易变坏,更要注意勤注换新水。

(五)合理追肥 莲藕除施以基肥外,在生长期间还应进行合理追肥。施追肥应做到既要满足莲藕生长的需要和使田水有一定肥度,又不能伤害泥鳅。可施腐熟的有机肥或施化肥,施追肥1次施量不要过大。以尿素、钾肥等作追肥时,可先放干藕田水,使泥鳅集中于沟、溜内,然后全田普施,使之迅速与田土结合,以更好地为莲藕根部吸收。

(六)正确给莲藕施药 给莲藕施药,要做到对症用药,并尽可能地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要严格掌握药物的用量并精确称量,不可随意提高农药的浓度。施药时要加深田水,最好分片施药。施药时也可采取一边进水,一边出水的方法,以使落有药液的田水及时排出田去。

(七)防暑 藕田养泥鳅,由于荷叶遮盖,所以田内水温一般不会太高。但盛夏酷暑,藕田水确实较高而不利于泥鳅生长时,可采取注水提高水位和勤换水的方法加以调节。

(八)防逃、防敌害、防鳅病 藕田养泥鳅一定要做好防逃工作,否则会造成泥鳅大量逃逸,给养殖生产带来损失。为此,应坚持每日巡田,发现田埂坍塌应立即修补加固好,如果进、排水口拦鱼设施被杂物堵塞或有破损时,要及时将杂物捞除,对破损的要进行修补。下大雨时要增加巡田次数,防止水位急剧上升造成漫田逃鳅。

泥鳅的敌害除水老鼠外,还有水蛇、水鸟以及家禽(如鸭子)等。平时要严防它们进入藕田,若已进入田内,则应设法捕捉或驱赶。

在鳅病防治上,除鳅种放养时做好鳅体消毒外,饲养期间,还应每隔2 0~2 5天用生石灰化浆全田泼洒1次,尤其是鱼沟、鱼溜,要重点泼洒。还可以用其他药物进行预防。

五、藕田所养泥鳅的捕捞

当泥鳅长到1 0厘米,体重在1 5克以上时,就可作为商品鳅捕捉。由于泥鳅具有钻人泥土中越冬的习性,所以泥鳅宜在其进入越冬前或越冬后的翌年4月份进行起捕。主要捕捞方法如下:

(一)麻袋捕 取1只没漏洞的麻袋,袋口用小竹片撑开,袋内放少量树枝权,同时放进炒熟的米糠等泥鳅爱吃的饲料,然后放入鱼溜、鱼沟内,并使袋口没入水下,这样泥鳅即会前来摄食而被捕获。一般傍晚放袋,第二天日出前取袋。

(二)冲水捕 在进水口设置密网,然后从进水口放微流水。因为泥鳅有逆流而游的习性,所以冲水时泥鳅便会在进水口附近聚集,提网即可捕获。

(三)排干田水捕 将田水慢慢排至露出地表面,使泥鳅进入鱼沟、鱼溜内,隔1天后再慢慢排放鱼沟、鱼溜的水。由于鱼溜较深些,所以最后要使泥鳅集中于鱼溜内,然后用手抄网捕,最后放干水用手摸捕匿藏在淤泥中的泥鳅。

六、泥鳅的运输

(一)苗种运输 长距离运输时,可用双层尼龙袋充氧运输。在2 0℃~2 5℃温度下,每袋可装鳅苗5万~7万尾,或5~7厘米的鳅种0.2万~0.2 5万尾。短距离运输可用容器盛水运输。

(二)商品鳅运输 长距离运输,可用帆布桶内衬大塑料袋充氧运输,袋内水、鱼比可为1:1。短距离运输可用大的容器或帆布桶等盛水进行运输。

高温季节运输应注意降温,如加冰袋降温等。容器直接盛水运时,中途应视水质情况进行及时换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