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高效养鱼技

浏览

种草养鱼是一种综合性生态养殖模式,不但利用了荒坡、塘埂等闲置土地,且稻田种草养鱼比单纯种稻效益高2—4倍;种草养鱼比种草养畜效益高5—8倍。人工种植的鱼草既有高营养,又具有好的适口性,还可减少鱼病,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1.合理选配草的品种。可用于养鱼的主要牧草品种有黑麦草、苏丹草、杂交狼尾草、矮象草等。采取黑麦草一苏丹草一黑麦草,黑麦草一矮象草一黑麦草,黑麦草一狼尾草一黑麦草等布局较合理。在种草过程中,既要考虑草的产量变化与鱼类摄食量的变化保持一致,又要注意草的茬口轮作合理。

当年8—9月种植黑麦草,第二年3—4月种植矮象草、狼尾草或苏丹草,8—9月再种黑麦草,这样就达到了草、鳊鱼等生长期青饲料的四季均衡供应。从养鱼所需草料来看,一般667平方米鱼塘配333.5平方米种草面积比较合理。

2.鱼苗、鱼种放养比例要合理。根据养殖效益,种草养鱼草食性鱼类要占总放养量的60%左右,其中大规格鱼种要达到80%以上。在养殖过程中,以草、鳊鱼为主或草食鱼与肥水鱼并重。每667平方米放草、鳊鱼苗种60公斤,可产草、鳊鱼300公斤以上,同时可带养肥水鱼150公斤以上,加之套养少数名特鱼类,667平方米产鲜鱼可达500公斤以上。

3.种草养鱼与养畜禽相结合发展生态、主体型养殖。如在鱼塘埂上或水面搭棚养猪或圈养鹅鸭等。牧草既可喂猪、喂鱼、喂鹅、鸭,猪、鹅、鸭的粪便又可喂鱼。畜、禽的发展不但满足了池塘肥料的需要,也解决了种草的肥料来源,有机肥的施用,改良了土壤,促进了牧草的稳产高产。水面上养殖不但合理利用了空间,而且减少了场地租赁费用,一举两得。

4.适时刈割利用鱼草。一般种植后第一次割草时间为:黑麦草苗高50—60厘米,苏丹草、矮象草、狼尾草株高60—80厘米。每割1次要中耕追肥1次。夏秋高温干旱时,注意合理灌水,春季雨水过多时要防止渍水,这样才能提高鲜草量。

5.加强水质管理。种草养鱼由于投入的草量大,容易对水体带来污染,投喂时要控制总量,以吃完为度,当天未吃完的草渣要捞出池塘,不能任其沉积塘内,尤其是高温季节更应掌握数量,防止腐败污染水质。要勤巡塘观察鱼类采食情况,根据情况调整饲喂量。

6.做好消毒和防病治病。放鱼下塘前半个月,做好清塘消毒;鱼下塘时做好鱼体消毒和出血病免疫。发现鱼病及时治疗,根据发病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