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养鱼先养水

浏览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养鱼要有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水质。水体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天然活饵的种群和数量,以及水体的各种理化指标,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好的养殖水体不仅有利于鱼类生长,还能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恶劣的养殖水体不但鱼类生长缓慢,体质差,而且容易感染疾病,甚至威胁鱼体的生存。因此,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渔业生产的成败。

水质的好坏可以根据水体的ph值、溶氧量、有机物耗氧量、浮游生物量、透明度、水色等指标来衡量。水体中的溶氧量的高低对鱼类的生长和生存都有直接的影响,当溶氧低于1mg/L时,鱼就会浮头,如果不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就会使鱼窒息死亡,同时也给致病细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从而降低鱼的抗病能力。浮游生物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水质的好坏,浮游生物一方面直接作为虑食性鱼类的饵料,另一方面直接反应出池塘水体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的状态,浮游生物量少,水体自净能力差;浮游生物量多,又形成高有机负荷,水质极易恶化。所以,追求水质的“肥、活、嫩、爽”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实际生产中,并不是浮游生物越多,水体越肥,水质越好。渔民通常用透明度和水的颜色来判断水质的好坏。“肥”就是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多,透明度在25—35厘米间;“活”就是水色和透明度常有变化,水色不死滞,随着光照和时间不同而常有变化,也就是说池塘中物质循环处于良性状态;“嫩”就是水色鲜嫩,也就是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多,细胞未衰老的表现;“爽”就是水质清爽,水面无油膜,水体含氧量高,透明度不低于25厘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