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模式简介

浏览

一、人工生态环境养殖法。即人工创造一个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环境条件的水域,依据水生生态学原理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进行无公害养殖。例如,种草养殖虾、蟹,现已成为发展无公害虾、蟹养殖,建设大面积生态养殖基地的主要模式之一;在鱼池埂子上种植葡萄或藤蔓类植物用以搭建遮阳棚养蛙,已成为蛙类生态养殖普遍采用的类型;鱼、畜、禽、草(菜)有机结合养殖法,即把畜、禽、水产养殖与饲草种植结合在一起,用无公害商品饲料饲养畜、禽、鱼,池埂边坡种饲草饲养鱼类和禽畜,畜禽粪肥经沼气池发酵后作饲料和培育水质的肥料。冬季清塘的鱼池肥泥又可用作种草的基肥,从而形成了物质流的良性循环,这种人工生态系统养殖法,是无公害水产养殖很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形式。

二、使用微生物制剂养殖法。近10年来,微生物活菌制剂逐步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应用

推广,这给无公害健康养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较多使用的产品有光台细菌制剂,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制剂,益生素,西菲利,EM制剂等。它们能分解水体中的残饵、鱼粪等有机质,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使养殖水体变清洁,从而改善了环境;另外它们能改善养殖对象的胃肠道内环境,增强食欲,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同时它们还能强化养殖对象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还能强化有益群,防止和减少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蔓延。

三、多品种立体养殖法。水生动物在食物链的调控作用下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将这一原理应用于水产养殖生产上,就形成了多品种立体混养法。例如,以草鱼(或鳊)为主养鱼,同池混放了一定数量的鲢、鳙、鲤、鲫等就是一种代表模式。该模式的多品种组合非常合理;用草料(或部分商品料)别喂养草鱼(或鳊),他们排出的粪便可以肥水,有利于培养浮游生物,鲢、鳙滤食浮游生物降低了水质肥度,而鲤、鲫又以草鱼吃剩的残饵,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起到打扫环境卫生的作用。

四、水产品与农作物共生互利养殖法。这主要是指过去的“稻田养殖”“茭白田养殖”“慈菇田养殖”“藕田养殖”等方法,现在必须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减少药残,确保水产品绿色无公害。

五、休药期养殖法。因为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需要防治病害,所有用药有时是必不可少的,但所用药品必须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渔药,而且要严格掌握用药量。在产品上市销售前的1-2个月,应停止用药,以确保产品能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的要求。这种方法是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重要方法之一。

六、自然生态系统养殖法。利用无污染的天然水域及其天然饵料,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基本上不投饲,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这是今后获取高品位水产品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