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渔业生产 多措抗旱保渔

浏览

2012年,麒麟区遭遇80多年一遇的秋、冬、春连旱的旱灾,渔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面对灾情,麒麟区多措并举,积极应对,力争在大旱之年抗旱保渔促增收。

一是抓好各项抗旱减灾措施的落实。针对罕见的旱情,早计划、早安排,积极组织区乡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认真摸清渔业受灾重点区域,了解重点养殖户、养殖场的受灾情况,调查养殖池塘储水情况,动员养殖户对严重缺水的池塘、坝塘,及时将能上市销售的鱼及时捕捞出售,小规格的鱼作为鱼种转入保水池塘内暂养;对有水源条件的养殖地段,做好池塘蓄水工作,尽量不要让水流失;对于需抽水清塘的,及时将抽取的水暂存于其它塘内,利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进行水质改良后用于生产;积极动员养殖户抓住旱情对改造池塘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池塘、水库、坝塘的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工作,对养殖水体进行池塘清淤、池埂加固、进排水系统等渔业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工作;在鱼苗、鱼种放养的最佳节令,组织渔业科技人员深入养殖区域,做好鱼苗、鱼种放养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组织、协调、储备、调供水产苗种、药物等渔需物资,让有水源条件的养殖户按时养上鱼。

二是强化水产苗种调供服务。在鱼苗调供上,继续推行包质量、包数量、包成活的“三包”服务承诺制,立足一个“早”字,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做好苗种调供服务。预计全年将投放各种鱼苗2000万余尾,投放大规格鱼种2200吨,为渔业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良好的生产基础。

三是努力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以珠街西海渔场大宗淡水鱼类示范点和区大龙水产良种园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示范点为依托,积极探索健康养殖模式,拟定养殖技术规程,严格按养殖技术规程加强管理,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带动全区逐步实行标准化生产;面对严峻的干旱形势,切实加大光合细菌在池塘中应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有效地帮助养殖户解决池塘水体恶化的问题。年初,就已经着手光合细菌的生产,计划生产量在10吨左右,确保区坝区乡镇苗种池使用光合细菌面积达75%左右,成鱼池使用光合细菌面积达25%左右。

四是加大对鱼病害的监测力度。认真做好鱼病测报工作,做好鱼病害的防治,在珠街、沿江、三宝等坝区乡镇有的放矢地加强渔场、良种场连片养鱼区病害滥测,共选择了三个测报点,共360亩养鱼水面,由专人负责高温易发病期每月详细调查统计鱼病害发生情况,如实上报,及时反映掌握病害情况。并根据病害发生规律,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生产的技术管理指导,并定期和不定期到各乡镇指导病害防治工作,防治病害发生,促进严峻旱情下渔业养殖的安全生产

五是强化法律服务,认真做好渔政执法和船检工作。1、加强对《渔业法》和新的《加强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宣传贯彻。2、加大对水产种苗、渔药鱼饲料销售点的走访和检查,规范苗种流通市场,对无证经营的加强整治工作,杜绝假冒伪劣和过期以及禁用药物产品的使用。3、加强对电鱼、炸鱼、毒鱼、水域污染死鱼事件的查处力度。4、抓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区渔政执法大队按照上级要求对全区水产养殖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要求所有渔船必须配备救生设施,否则不准从事渔业生产,同时督促生产电路存在安全隐患的养鱼户进行整改。5、强化水产品质量监管,对全区养殖场、养殖户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监管,要求所有从事水产养殖、经营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建立安全制度,完善台账、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市场监管及检测力度,目前已培训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加强投入品的监管,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养殖户必须在用药达到休药期后才能上市。

六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撑。以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县为依托,深入调研,撰写工作意见,报请区政府以麒区政办【2011】196号文件明确2012年渔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采取的具体措施、相应的补助经费,为全区2010年渔业发展明确了航标;将根据省、市项目扶持相关要求,结合麒麟区渔业实际,积极申报2012年的渔业发展扶持项目,努力应对严峻的旱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