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浏览

1 池塘水质的基本要求

家鱼养殖池水质要求“肥、活、爽、嫩”,透明度25~30cm左右(浮游植物总量为20mg/L)。“肥”指水色浓,浮游生物多且鱼类易消化种类的数量多,可通过水的透明度大小来反映,一般精养鱼池的透明度在20~40厘米,最好为25~30厘米;“活”指水色和透明度常有变化(日变化和半月变化),不滞死,是浮游植物处于繁殖旺盛期的表现;“嫩”指水肥适中,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灰蓝或蓝绿,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爽”是指水质清爽而不污浊,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一般大于20~25cm,水中溶氧量较高,水面洁净,无油膜、浮沫、泛泡等。生产中要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质,就要定时、定量、定质向池塘输送物质(饲料、肥料),经常更新池水,改善水溶氧状况,注意水色变化。

2 养殖水质状况的判断

良好的水质在生长旺季应保持鲢鱼和鳙鱼3~5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下去为适宜。多年来,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和渔农总结出“四看”方法来判断水质状况。

2.1 看水色

水色是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池底色彩的综合反映。因此,可以根据水色的不同,经验地将养殖水体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2 看水色的变化

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也有人并不十分强调水的颜色,而认为不论水的颜色优劣有变化的水就是好水。鱼类易消化藻类种类的不断更新,是“活水”的最好表现,也是稳定高产的前提。一方面,水色间隔10~15天会出现浓淡交替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藻类的一个优势种群被另一个优势种群替代的结果;另一方面,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也随之出现明显的日或月的周期性变化。这是因为鱼类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白天随着光照增强,藻类逐渐趋向上层,下午2时左右藻类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夜间由于光照的减弱,藻类的分布较均匀,这样水体便形成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清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浓厚的日变化特点,在产殖生产中,应根据水色掌握好水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在上一个周期末,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培育好下一个周期优势藻类及浮游动物种群,利于 “活水” 建立和鱼类采食。

2.3 看下风油膜

根据池塘下风处(特别是下风口的池塘角落)油膜的颜色、面积、厚薄来判断水质好坏。好水:一般下风油膜多、较厚、性粘、发泡并伴有明显的日变化,即上午呈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多呈绿色,油膜中除有机碎屑外,还含有大量藻类;坏水:下风油膜面积过多、过厚且伴着阵阵恶心味,甚至发黑变臭,应立即进行换、冲水,同时根据天气情况,严格控制施肥量或停止投饵或施肥。

2.4 看水华

水华能直观地反映水的理化性质、生物特点,以及对鱼类的影响与危害状况,是判断水质的理想指标。

3 水质调控的常规方法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控的常规方法有合理施肥、调节水位、科学增氧、定期搅动塘底、施用改良剂和采用生物方法等等。

3.1 合理施肥

施肥应贯彻抓两头(春秋两季水温低时多施有机肥料)、带中间(夏季水温高时施用无机肥料)、重施基肥、巧施磷肥,以磷促氮的原则,通过“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看鱼状况)施肥技巧,采用有机与无机肥结合的方法合理进行施肥,可保持养鱼水体处于“肥、活、嫩、爽”状态,改善池塘溶氧状况, 促进池塘浮游生物稳定和持续的生长。

3.1.1 首先要施好基肥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要施得早、施得重,应占全年施肥总量60%~70%,一般为有机肥250~400千克/亩。新开的鱼池或淤泥较少的池塘在放养前至3月份的施肥量要占全年施肥量的50~60%,冬季鱼池清理后,便可将肥料施入池底,让日光曝晒几天然后加水,或清塘后鱼种下塘前10天左右进行。花、白鲢鱼塘,按亩施大粪1000kg或猪粪、牛粪250~750kg。淤泥多的老塘,可少施或不施。基肥的种类除粪肥外,还有厩肥和绿肥,一般按500-600 kg/亩施用。

3.1.2 其次要施好追肥 施追肥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补充水中的营养物质,为鲢、鳙等肥水鱼繁殖天然饵料。应灵活追肥,做到适时、均匀和少量、多次,使池水保持 “肥、活、嫩、爽”,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一般3~5月以追施有机肥为主,6~11月份以追施无机肥和2010益藻肥为主,春季每隔10~15天追肥一次,夏秋季每隔7~10天追肥一次。对主养鲢、鳙鱼的池塘,应狠“抓两头”(即抓春、秋两个季节)培水,6月份以前池水透明度可在25厘米左右,因为春、秋两季的水温较低,适宜浮游生物繁殖,也有利于鲢、鳙鱼的生长,故可大量施用各种有机肥。一般每亩一次施腐熟有机肥50~80Kg,可连续追肥几天;每月追施无机化肥3~5次,每次每亩施氮肥尿素1.5 Kg(或碳酸氢铵4 Kg)、过磷酸钙2~4 Kg;若氮、磷、钾混合施用,其比例为8:8:4;一次施肥量以氮0.6、磷0.9、钾0.45ppM为宜。在鱼类快速生长的夏季(7~9 月),由于水温较高,投饲量又大,水质一般都较肥,可采用“带中间”(即带夏季)培水,施用无机肥料和2010益藻肥,适当增加施肥次数,减少每次施肥量,并且此时水中含氮量较高,含磷量很低,氮、磷比例严重失调,追肥时,还应采用“巧施磷肥,以磷促氮”来培水。

3.1.3 巧施磷肥,以磷促氮 在高产鱼池或鱼类快速生长的夏季由于有机肥料和饵料的投放总量较多,会造成水中氮磷比例失调,使无机氮含量常可达到1~4毫克/升,而磷含量却很低,经常只有0.01毫克/升,氮和磷的含量比达300~500:1,甚至高达1196:1,而正常的氮、磷含量比为100~200:1,据测定,氮磷比例维持在184:1时,鱼类容易消化的藻类明显增加。研究表明,磷含量偏低、氮磷比例严重失调是限制水中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鱼类的主要生长季节采用“巧施磷肥,以磷促氮” 的原则追施磷肥不仅补磷促氮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提高池塘生产力作用,而且又不易败坏水质,对池鱼有利,对促进和提高池塘产鱼性能有事半功倍之效。生产中, 一般在5~9月份(夏季)的高产鱼池,每隔15天左右喷施磷肥一次,每次施鱼特灵3.3公斤或过磷酸钙10公斤,使池水磷肥浓度增至5ppm(鱼特灵)或15ppm(过磷酸钙),氮磷比例维持在184:1左右。

3.1.4 “四看”施肥技巧 施肥要根据季节、天气、水色、鱼活动情况来灵活进行。

1)看季节:按照“春季少施,夏季稳施,秋季重施” 的原则进行。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不大,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可少施追肥。夏季水温渐高,施肥总量要多于春、秋季,施肥要量少次多,要防止水质恶化,造成泛塘事故,要适时加水,改良水质;夏秋之交,由暑热转为秋凉,正是“鱼长三伏”的时候要多施肥,以促进鱼的生长。

2)看天气:天气晴稳,气压高,可多施肥;雾天雾散后再施肥;阴雨天、天气变化无常时应少施肥;天气闷热,气压低,雷阵雨前或下大雨时则应停止施肥。

3)看水色:水色清淡,表示水质清瘦要多施肥。水呈茶褐色、浅褐色或绿豆色,表示水质好,肥度适当,可少施或不施;水呈暗灰色或蓝绿色,表示水质过肥,应停肥,并要立即冲水。当水色转淡时,要及时施追肥。水色转浓变黑,减少投喂,并加注新水。

4)看鱼活动情况:鱼对水的肥瘦和溶氧的多少反应最为灵敏。晴天清晨鱼不浮头时,说明水瘦,应该多施肥,如凌晨2~3点钟发现浮头或严重浮头到八九点钟还不下沉,手击掌声浮头的鱼反应迟钝或无动于衷,要停止施肥。

3.1.5 合理施肥要点

1)根据池塘的溶氧量和浮游植物的量来施肥。根据渔业水质标准(GBll607-89),连续24 h中,16 h以上溶氧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浮游植物的数量主要是通过透明度来判断,正常透明度应在25~30cm;

2)施化肥时,要注意磷肥和氮肥的使用比例,理论上有效形式的氮磷质量比应为7.2:1;

3)施肥时间一般在晴天上午 8~10时为宜,此时施肥一方面上下水层不易对流,浮游植物又逐渐向上层集中,利于肥料停留而被浮游植物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溶氧高, 安全,风险小;

4) 防止水质过分混浊,若粘土胶粒较多时施肥,会因吸附而造成肥效损失,可施用明矾(硫酸铝钾)或食盐等无机盐使粘土胶粒凝集沉降;

5) 施磷肥时,水体PH以中性偏碱为好,否则易造成肥效损失。如磷肥和生石灰不能同时使用的原因就在于此;

6) 磷肥最好能与有机肥一起沤制后使用,此时会生成一些可溶性络合物,减少有效磷被吸附沉淀的机会,有利于提高肥效。

7)施肥后注意观察池水的肥度,如果池水水色过浓时,出现褐黑色,说明肥量过重,为避免引起泛池,就应注入一定量的新水来淡化水质。

8) 条件允许时施肥前、施肥后,应适量加水,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和浮游生物繁殖。

9) 施肥要避开食场,尽量施均。

10) 无风、闷热、阴雨天不施肥;水体浑浊,含悬浮物及粘土颗粒多时,不宜施磷肥;施生石灰后,应隔10~15天再施磷肥。

11) 施有机肥料必须腐熟后施用,不仅可减少致病细菌,而且大部分肥料被酵解成为中间产物,入池之后耗氧量亦会减少。

12)下肥后浮游植物将产生高峰, 施不同肥料后浮游生物优势种群及数量高峰持续时间

3.2 加注新水、调节水位

池塘水要求“春浅、夏满、秋勤、冬深”,即春季池水较浅0.8~1.2m,浅水可有效吸收太阳光增温;夏季池水要深达1.5~2.0m左右,特别在高温季节一定要保持更高水位(但不宜超过3.5m),深水可有效降温,但超过3.5m会导致深层水缺氧;夏秋季要勤加注新水, 可有效调节水质,一般在6~9月份,每7~10天加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每10~15天加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冬季池塘水宜深2 m以上,深水可保温防冻;当发生泛池、池水恶化或浮游生物组成很坏时注水或大量换水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改良水质的办法。

3.3 定期搅动塘底

土池养殖时, 每1~2周搅动塘底一次,降低塘底还原性物质,提高水体溶氧。操作方法是人下池中用长柄耙子或直接用脚搅动、或人在岸上象拉网一样用拖铁索搅动塘底。搅动塘底应在天气晴朗和有风的时候进行。

3.4 科学增氧,提高水体溶氧

水中的溶氧状况是影响养殖鱼类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溶氧管理被认为是养殖水质管理的中心环节,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水体溶氧。

3.4.1 适当扩大池塘面积, 达10~30亩,增大受风面,增加溶氧。

3.4.2 池水不宜过深,小于3.5m,一般以2~3m为宜,防止下层缺氧。

3.4.3 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保持池底淤泥厚度15~20厘米,捞净水中杂物、残草、浮沫、剩饵及死鱼、净化水体。

3.4.4 大晴天中午深翻塘泥,造成池水对流,加速底泥中耗氧物质分解,减少其耗氧。

3.4.5合理施肥,投饵宜少量多次进行,防止浪费污染水质,夏秋高温季节多施化肥特别是磷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

3.4.6 杀灭过多浮游生物,浮游生物用0.3~0.5ppm敌百虫杀灭,蓝藻、浮游植物用0.7ppm硫酸铜杀灭。

3.4.7 加注新水,补充溶氧。

3.4.8 施用化学增氧剂:双氧水500ml/亩,过氧化钙或过氧化镁2~2.5kg/亩。

3.4.9 吸附沉降有机物杀灭细菌及浮游生物,净化水体, 增加溶氧。可采用投放芭蕉茎(切碎100 kg/亩);泼洒生石灰(5~10 kg/亩);泼洒食盐(1.5~2 kg/亩)+黄泥浆;明矾(2 kg/亩)加尿素加黄泥浆全池泼洒。

3.4.10 开启增氧机械,促进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调节水质。科学合理使用增氧机

应掌握“四开三不开”原则。

1)“四开” 原则 晴天时中午(下午2~3点)开机,打破热水层,消除氧债;阴天次日清晨(3~5点) 开,直接增氧,一般开机至日出;阴雨连绵或水肥鱼多塘,在浮头之前,半夜前后开机直至日出;生长旺季、高温季节天气炎热,要天天开机:主要是由于生长旺季、高温季节水生动物代谢耗氧多;其次,在高温季节溶解氧的日差较大并极易形成温跃层;最后,高温季节,如果不及时增氧并对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进行氧化分解,则水质容易败坏。

2)“三不开” 原则 一般情况下,傍晚不开机:因为通常这时池水溶氧还不至于紧张.而且开机只会促成池水提前垂直混合,会使黎明前的溶氧显着低于不开机;阴雨天白天不开:这是因为阴雨天光线不足,热成层不明显,由于光合作用较弱,表水层溶氧量也不过饱和,因此搅水没有积极意义;低温时节不必开机。

3.5 生物方法调节水质

池塘中混养罗非鱼与蓝藻斗争、培植水生植物及有益藻类改善水质条件。通常种植的水草有苦草、水花生、水葫芦、轮叶黑藻和金鱼藻等。高温季节在池塘内适量投放水花生、水葫芦等,覆盖面一般为池塘的5%~10%,可净化水质,遮荫降温。当然,那些活的微生态制剂如红螺菌科的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抱杆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等,也可以认为是生物方法调节,它们对净化水质,优化水域环境有着良好的效果。

3.6 巧施改良剂,调节控制不良水质

专门的配合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常见的有化学药剂如石灰(调节PH值和水体硬度)、过氧化钙(增氧剂)、敌百虫(杀灭大型水生浮游动物)、CuSO4(杀灭过多蓝藻)和微生态制剂等。它们对净化水质,优化水域环境有着良好的效果。

3.6.1藻类过度繁殖调控 藻类过度繁殖时,先用沸石粉或底质改良剂处理,再用微生物制剂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从而有效的控制藻类的繁殖。也可采用络合铜或CuSO4杀灭藻类,鱼池每m3水体用量0.5克左右,施用CuSO4后应当大量换水(换水量1/2~2/3),或全池泼洒后增氧2小时,视水质变化3天后可再施用1次,可有效控制藻类过度繁殖。

3.6.2 PH值的调控 水体PH值不良时应及时施用水质净化剂、底质改良剂、益生菌制剂、肥料或抑藻剂来调控藻相和藻量,或者施用酸性或碱性物质直接调节水体PH值。

1)pH值偏低的处理办法

①经常施放生石灰,一般每次用量为20~25ppm(施放20ppm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左右),用水溶化后泼洒,切忌一次性用量过大。

②使用藻类生长素,加速培育浮游植物,消耗水体过多CO2,提高池水pH值。

③施底质改良剂(如白云石粉)和活菌制剂来改良水质。

④少量多次用氢氧化氧调节,先配成1/100的原液,再用1000倍液冲稀泼洒。

2)pH值偏高的处理方法

①全池施放明矾(硫酸铝钾),浓度为2~3kg/667 m2,0.5~1Kg/667 m2;

②施用磷酸二氢钠[NaH2PO3]。

③施用二氯化钙[CaCl2],二氯化钙水解后呈酸性,可降低PH值,又能供给Ca2+离子。

④施用沸石粉、滑石粉(又称光粉、皂石粉,主要成分为硅酸镁[H2Mg3(SiO3)4])调节,每亩每米水深施用1~2千克,可降低pH值0.5~1.0。

⑤施用EM液和活菌制剂,建立有益水生微生物区系,调节水体pH值。

⑥施用降碱灵、达丰壹号(低分子量壳聚糖水质调节剂)、腐植酸(如珠江水产研究所制药厂生产的绿水宝);或醋酸直接调节,用量500ml/667 m2;必要时也可用盐酸调节,用量300~500ml/667 m2,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

⑦用络合铜(如柠檬酸铜)或无机铜(如硫酸铜)控制水色过浓及浮游植物的过量繁殖(注意防水体缺氧),降低pH值。

3.6.3 水体中超标氨氮的调控 正常养殖水体中氨氮一般不超过0.2mg/l为宜,规模养殖水体因投食量大,排泄物及残食增多,蛋白质经分解生成的含氮物质随之增多,可导致水体中氨氮超标,轻则影响正常生长,重则造成中毒,甚至死亡。水体中超标氨氮的调控措施如下:

1)水深1米,使用沸石15~20 Kg/亩和活性碳2~3 Kg/亩,可吸附部分氨氮,水解毒灵(4亩/瓶)及宝渔安(2亩/包)混合泼洒,用食盐17公斤/亩,阻止氨氮及硝酸态氮继续入侵鱼体血液。

2)使用微生物制剂,如用光合细菌、EM原露等活菌剂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ppm,每隔20天左右泼洒一次。

3)使用增氧剂增氧,如泼洒双氧水500ml/亩,过氧化钙或过氧化镁2~2.5kg/亩等。

4)使用氧化剂,用次氯酸钠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3~0.5 mg/L,或用 5%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5~10mg/L。

5)中毒得以缓解后,应对水体加施消杀剂(如“溴氯海因”)进行杀菌,以防止病菌感染。

3.6.4水体中超标亚硝酸盐、硫化氢的调控 正常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硫化氢均以不超过0.1mg/L为宜。若池水产生亚硝酸盐超标,可使用增氧剂、氯化钠碳酸钙或硫酸亚铁,还有沸石粉和活性炭投放入池处理,最好采用亚硝酸降解剂,如亚硝净(2亩/包)、益水素(2亩/包)及红糖(2斤/亩)全池泼洒来调控。如果发现塘水中硫化氢超标可以使用碎铁屑或氧化铁剂等投放入池来调控超标硫化氢。

3.6.5 其他不良水质的调控 畜禽粪便超量水质的处理:通过添加EM菌制剂(有益微生物菌群),也可以添加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素、活菌制剂、生菌剂等),还可以使用磁性水质改良剂、黑土精或净水宝等投放入池处理;化肥超量水质的处理:磷肥超量可以用碳酸钠处理。钾肥超量可以添加少量生石灰改良水质;漂白粉超量水质的处理:投放碳酸氢钠(食用小苏打)来处理;生石灰超量水质的处理:可以使用明矾、盐酸或醋酸等来处理;高锰酸钾超量水质的处理:可以使用木炭悬液、维生素C或硫酸镁等投放处理;池塘水色发白水质的处理:第1天施用“水宝加氧包”,使有机质在絮凝后得到及时氧化,第2天全池施用“底质改良剂”药物1次,以增加池中活性微生物,促进水体物质循环;池水水色发红水质的处理:在天气晴好时,及时先用四季安或季胺盐碘等泼洒消毒,第2天再用双氧氯、强氯精等泼洒1遍,3天后再视情况追肥1次,如果是原生动物引起的还需要混用杀虫剂等泼洒杀灭,并及时培育新藻种;池塘水色发黑(烂底臭泥)水质的处理:第1~2天分别施用1次双氧氯等含氯药物,消毒杀灭微生物,氧化过多有机质,并充分增氧,待3天后,用改水素、肥水宝等改水药物全池泼洒1次,或使用沸石粉、麦饭石、膨润土等加速池底有机质或腐殖物的转化,并引入新水新藻群,并加施磷肥,及早培育出新的优势藻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