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及对策

浏览

目前猪场普遍存在瘦肉型商品猪及二元母猪断奶后不发情,配种后屡次返情等繁殖障碍问题。笔者结合临床诊治经验,谈一下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1 断奶母猪不发情的概念

  一般母猪断奶后就会发情,一般在断奶后7天,范围在2~17天,当经产母猪在断奶25天后,不能正常自然发情或母猪经久不再发情均属断奶母猪不发情。

  2 母猪断奶后推迟发情或不发情的原因

  2.1 后备母猪初配年龄过早

  刚进入初情期母猪,生殖器官虽然具备正常生殖机能,但过早配种会导致产仔少、仔猪初生重小、断奶成活率低,影响母猪本身的发育,体重明显小于同品种同龄母猪(20~40千克),断奶后母猪发情明显推迟,或经久不再发情。

  2.2 饲养管理不当因素

  2.2.1 母猪断奶失重过多。正常情况下,母猪经历一个泌乳期,体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失重比例约为25%,这并不影响断奶后正常发情。但日粮营养缺乏,带仔多,泌乳量大,体重下降幅度大(失重超过50千克),常会出现断奶后不发情或发情推迟。

  2.2.2 母猪过肥。母猪饲喂高能、高蛋白饲料,产仔数少,断奶的母猪体重不减,体内沉积大量脂肪,造成卵巢内脂肪浸润,卵泡上皮脂肪变性,卵泡萎缩,也造成断奶母猪不发情或发情推迟。

  2.2.3 用料不科学。有的饲养户不使用母猪专用料,而选用低价育肥猪料,长期饲喂高铜、锌日粮,更有甚者加入瘦肉精或为预防附红体病加入高剂量的砷制剂,也会造成发情异常。

  2.2.4 饲料霉变。长期饲喂霉玉米,霉玉米中的赤霉烯酮F-2造成内分泌系统紊乱,也会造成发情异常。

  2.3 季节因素

  夏天炎热季节(6~9月),母猪采食量减少,摄入有效能量较低,导致激素分泌器官机能发生障碍。试验证明夏季母猪哺乳期日摄入66.9兆焦消化能时,断奶后5~7天即发情,而摄入33.5兆焦消化能时,母猪发情要推迟25天以后。

  2.4 生殖器官疾病

  经产母猪正常发情但屡配不孕,一般是由于怀孕或产仔时引起子宫炎,此外由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引起胚胎早期死亡,胚胎吸收,在生产中不易发现,也常导致发情异常。

  2.5 环境因素

  如猪舍氨气、硫化氢等含量超标常造成母猪生理活动异常和机体高度应激,也会影响生殖系统激素分泌异常,导致发情异常。

  3 断奶母猪发情推迟或不发情的防治对策

  3.1 正确把握青年母猪的初配年龄

  实践证明,瘦肉型商品猪初配年龄不早于8个月龄,体重不低于100~110千克。

  3.2 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

  根据泌乳期的母猪体况,保证泌乳母猪体况储备,减少失重,适量增加能量与蛋白,蛋白应维持在17%~18%,在夏季、冬季可在饲料中加入2%~3%植物油提高能量。体重过肥的母猪,每日给予2~4个小时的运动,并多增加青绿饲料。严格把关,不饲喂发霉及重金属盐含量过高的饲料。

  3.3 防暑降温

  当舍温升高至35℃以上时,泌乳猪内分泌机能容易发生紊乱,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湿帘降温或使用空调,对条件差的猪场,可以通过遮阳网、滴水喷头或在猪舍顶加盖秸秆等措施,或在日粮中加入碳酸氢钠3000毫克/千克,碳酸氢钙3000毫克/千克,Vc200毫克/千克,VE100毫克/千克,有条件猪场每日可饮用绿豆茶降暑。

  3.4 防治原发病

  按照科学防疫程序严格防疫,加强繁殖障碍疾病的预防,减少原发病,对有子宫炎的母猪,可采用6000毫升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子宫内放入青霉素640万单位、链霉素300万单位,或放入氯霉素5~7支、甲硝唑1~2支,或采用0.1%高锰酸钾20毫升注入子宫。

  3.5 激素治疗

  3.5.1 肌注三合激素4毫升,对无发情的母猪,5日后再进行一次,经处理后发情的母猪,在配种前8~12个小时肌注排卵3号1~3支。

  3.5.2 肌注前列腺素PG600,注射后3~5天发情配种。

  3.5.3 对长期不发情的母猪可肌注氯前列烯醇0.4毫克,如表现发情可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单位。

  3.5.4 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单位×2支,皮下注射新斯的明2毫升/次,每日一次,连用3天,发情时即可配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