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协会”发展农村订单养猪

浏览

近年来,“三农”问题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帮农发展,助农增收,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结合当前农村养猪存在的问题,笔者在龙家镇光明村以“支部+协会”的模式发展农村订单养猪,共帮助农民发展生猪2110头,增加农民收人176万元,创利41万元,同时还赢得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将笔者领办光明村生猪养殖营销协会发展订单养猪的情况报告如下。

  1农村养猪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资金投入不足,发展速度受制约。目前养猪的投入主要是农民自己投资和农村基层信用社的小额贷款。银行信贷投入不足,贷款难,难以为农村千家万户提供有效的服务,已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1.2防疫意识淡薄,疫病危害仍然严重。由于群众防疫意识淡薄,村级防疫员待遇低,基层防疫工作条件差,因此防疫密度低,防疫质量不高,疫病危害依然严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得不到有效保障。

  1.3生产方式仍然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仍然有相当多的农民沿用传统方式饲养,管理比较粗放;猪种质量差,良种覆盖率低,出栏猪品质不高;饲料单一,料肉比不高;圈舍构建不科学,不适应发展需求。

  1.4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养猪收入难以保障。现阶段,当地畜产品流通还处于初级市场阶段,没有设施功能比较齐全的批发市场、畜产品深加工企业等,农村千家万户的养殖进入大市场没有风险保障。

  2“支部+协会”的建立措施和运作方式

  2.1建立协会针对当前农村养猪存在的主要问题,光明村组建了生猪养殖营销协会。该协会是在光明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由村委牵头,畜牧站负责技术,由生猪养殖大户自愿申请人会、退会,遵循利益共享、互利互惠原则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经济合作组织。2004年4月1日协会正式成立,并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定了《章程》,明确了会员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以及理事会、监事会、技术服务组、营销组的工作职责,建立了“六包”服务、会费收缴管理、财务公开等制度。建立协会的目的:解决问题,帮农发展,助农增收,完善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服务、民主监督。其运作方式是:支部包发动,协会包服务。村支部主要包宣传发动,组织召开群众会议,积极动员养殖户入会。协会“六包”服务:包防疫、包治疗、包死亡赔偿、包技术培训、包提供饲料、包回收生猪。

  2.2组织与宣传同时并进。(1)在宣传发展方面:共召开党员大会、村民组长会、群众会达90余次,把“支部+协会”发展订单养猪为农民增收的精神实质宣传深入人心,使农民传统的发展观念得到转变,科技发展意识增强,加入协会的愿望迫切。

  (2)在争取优惠政策方面:积极向政府及相关部门争取养猪优惠政策,共解决配套沼气工程350口,得到县畜牧局免费提供的价值上千元的消毒药品及生物疫苗。

  (3)在协调资金方面:共争取政府贴息贷款48万元,协调信用贷款100万元,专门用于会员修建和改良圈舍、购买仔猪及饲料。

  (4)对协会工作指导方面:认真听取协会工作汇报,掌握存在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同时,监督协会工作,尤其是《订单养猪合同》的执行情况,以及会费的收支、管理、公开等。

  (5)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为协会工作提供具体的办公地点、食宿及门诊部、饲料库,妥善处理生猪死亡赔偿争议等。

  2.3发展会员。(1)首先由养猪大户向协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入会申请表,再由理事会审批同意,由会长同养猪户签订《订单养猪合同》,并交纳20元/头的会费,然后才能成为该协会正式成员。

  (2)会费的收支情况:按每头猪20元标准收取会费,共收会费42200元。除支付医药费13440元,死亡赔偿7328元,防疫员工资4200元,村中介费6330元外,共结余会费10902元。按照会费使用管理制度,对结余的会费将用20%作为典型养猪大户的奖励,80%用于协会滚动发展资金。

  2.4协会的“六包”服务。(1)包防疫:主防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仔猪副伤寒及口蹄疫,共接种生猪2110头,防疫密度达100%。同时还免费送给消毒药品和驱虫、洗胃、健胃药,做到定期预防消毒和驱虫。

  (2)包治疗:生猪发生疾病后,会员按照《订单养猪服务卡》中的服务电话拨打,技术人员在3小时内及时赶到并积极免费治疗,对疑难病症,还特邀县畜牧局高级畜牧师帮助诊疗服务,从而减少了损失。到目前为止,共发病197头,治愈163头,发病率占11%,治愈率占83%。主要常发病:无名高热、肠炎、流感等,其中以流感的危害最为严重。

  (3)包死亡赔偿:除因中毒、伤残、偷盗、电击、溺水等特殊原因引发的病症及死亡,协会不负责无偿治疗及死亡赔偿外,对正常发病死亡的生猪,协会将按照现行市场价格相应承担60%的经济赔偿责任,从而降低了会员的养猪风险。死猪统一由协会收回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病源扩散。目前共死亡生猪34头,赔偿7328元,其死亡率占1.7%。

  (4)包技术培训指导:针对会员养猪存在的问题,协会技术人员直接上门指导,或每月集中培训一次,并无偿提供培训资料,使会员养猪技术大大提高。猪-沼-粮(鱼、果、菜)的生态养殖模式渐渐兴起。协会共上门服务达3000多次,平均每月每户达5~6次。

  (5)包提供饲料:协会与厂家联系购进浓缩饲料,直接提供给会员,减少饲料中间流通环节。按每头生猪出栏需要30kg浓缩饲料计算,则每头猪最少节约饲料成本18元。目前,共推广浓缩饲料50t。

  (6)包回收生猪:生猪体重达90~110kg时,由协会统一收购销售两广等地,收购单价比当地市场价高0.1~0.2元/kg。收购资金不打白条,收购方式过秤交易,不吃斤头,不卡单价。

  3“支部+协会”的运作效应

  3.1运作效应通过支部发动,协会带动,在光明村共发展协会会员120人,发展订单生猪2110头,出栏生猪2000头,共收会费42200元。带动了养猪规模生产,存栏生猪60头以上2户,20头以上24户,10头以上62户。典型大户分别达83头、65头和55头。

  3.2经济效益:在现有的饲养条件下,一般体重20kg以上的生猪,出栏体重90~110kg的饲养期不超过115天。按当地市场价计算,出栏2000头生猪,共实现收入176万元,创利41万元。

  4体会

  4.1发展资金得到解决,养猪投入有了保障。通过支部协调,政府贴息,信用贷款,根本解决了农民发展养猪缺乏资金的问题。

  4.2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使农民的养殖水平得到提高,科技养殖观念得到加强。科技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此,针对会员养猪存在的问题,重点围绕“四推四改三提高”加强养猪技术培训指导。同时,结合种草、青贮、微贮及配套沼气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养猪。

  4.3防疫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使疫病得到有效防治,养猪业健康发展得到保障。疫病是制约和影响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坚持“以防为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管理,改善养殖环境条件,以增强畜禽抵抗疫病侵袭的能力。通过订单养猪,使群众的防疫意识增强,其防疫密度达100%,重大疫病得到有效防治,变被动防疫为主动防疫,为彻底消灭重大疫病提供了参考。

  4.4死亡赔偿金的建立。激发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降低了农民的养猪风险,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损失。据调查统计,2003年光明村共死亡生猪近300头,直接经济损失8万余元,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疫病的发生。通过协会发展订单养猪,并用会费建立死亡赔偿金,承担死亡生猪经济价值60%的赔偿责任,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确保了农民收入。

  4.5村防疫员的待遇得到提高,防疫工作有了保障。2003年龙家镇村防疫员人均年工资不足900元,全县的情况也不过如此。协会以700元/月的工资聘请村防疫员专门负责疫病的防治和送饲料,增强了防疫员的工作信心,防疫工作有了保障,防疫质量明显提高。

  4.6生猪品质得到提高,品改进度加快。过去,由于引进猪种优劣鱼目混珠,收购价差不明显等原因,导致品改工作难度加大。发展订单养猪后,协会为会员提供的良种仔猪与本地仔猪进行对比饲养,使农民明白了良种与劣种的区别在于良种长势好、增重快、出肥时间短、卖价高的道理,自愿引进良种公猪和母猪,实行自繁自养。

  4.7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村委会职能得到转变。支部发动,协会发展,使一批思想先进的农村科技能手、致富能手、流通能手自愿地加入到协会中,并扶持起一批贫困党员,激活了党组织“细胞”,使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得到增强,有力地带动了广大群众致富。同时,村支“两委”按每头猪3元收取中介费,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强了村级“有钱办事”的能力。

  4.8推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组建生猪养殖营销协会,发展生猪产业,既带动了全村的养殖业发展,又促进了粮食的增产,解决了粮食的转化与增值,实现了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链接。

  4.9降低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支部包发动,协会实行“六包”,政府贴息,信用贷款,养殖农户靠协会这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养猪由高风险、低效益向低风险、高效益的根本转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