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水质

浏览

河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动态特征。河水的物理性质主要指水温、颜色、透明度、嗅和味。化学性质由溶解和分散于河流水中的气体、离子、分子,胶体物质及悬浮固体、微生物及这些物质的含量所决定。

河水溶解的主要化学成分与一般天然水的相似(见天然水水质),其评价指标也同于天然水。只有当河水用于某一特殊目的或发生偶然事件时,才增加新的测定项目。对水工建筑物,必须测定河水的侵蚀性。当发生人、畜流行病时,必须测定病原菌。当河水有严重污染时,必须测定某些特定的污染物等。

河水溶解的化学成分,按其丰度的顺序排列是:HCO婣、Ca2+、SO厈 、Cl-、Na+ 、Mg2+和K+。 这些主要离子的含量随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加,其中HCO婣的增加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在高矿化度的水中,SO厈 、Cl-、K+ 、Na+增加格外显著。由于河水不断更新,河水与河床沉积物质作用时间短,河水矿化度比湖水、地下水和海水的低。河水矿化度分四级:

(1)弱矿化,矿化度小于200毫克/升;

(2)中矿化,矿化度为 200~500毫克/升;

(3)强矿化,矿化度为500~1000毫克/升;

(4)高矿化,矿化度大于1000毫克/升。地球上大多数河水为弱矿化水和中矿化水。中国河水矿化度, 在淮河秦岭以南一般低于 200~300毫克/升,淮河秦岭以北高于200~300毫克/升,而西北部局部地区可高达1000毫克/升以上。

影响河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是河水的补给来源,水文气候因素,流域内的岩石、土壤、植被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水,因气候寒冷,化学过程缓慢,融水仅从表层土壤溶滤出盐分,河水矿化度较低。由地下水补给的河水,因地下水长时间与土壤岩石密切接触,从其中淋溶出较多的溶解成分,使河水有较高的矿化度。主要由雨水补给的河水,是通过地表径流汇集河槽的,受流域气候和土壤覆盖层影响大,矿化度一般介于冰雪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的河水之间。

湿润多雨区,地表化学元素长期遭到雨水淋溶,尤其是迁移能力强的元素,残存甚微或被淋溶殆尽,致使河水矿化度低,在这种地区河水的离子组成中HCO婣和Ca2+占绝对优势,pH值低,水呈酸性。干旱少雨区,蒸发强,地表盐分累积,河水矿化度增加,这种地区河水的离子组成中SO娺-、Cl-、Na+含量较高,河水多呈碱性,pH值偏高。

河水由于在年内不同时期补给类型的更迭和气象因素的作用,河水矿化度呈现季节性变化。在地表水补给时期,河水矿化度低,并随水量增大矿化度降低。全年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矿化度变化幅度不大。在枯水期转为由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枯水期河水矿化度增高。

水中溶解的气体和某些生物原生质,因水温、光合作用的四季变化和日夜交替而呈现季节性特征和昼夜的差异。高温季节水中溶解氧显著降低。

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汇入河道,水路交通工具的排污,水渠开挖和水工建筑物的修筑等,都不同程度改变河水的化学成分和水化学动态(见水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