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迪瓦

浏览

非洲西部沿海国家。南濒几内亚湾,海岸线长约500公里;陆邻加纳、布基纳法索、马里、几内亚和利比里亚。面积32.24万平方公里。人口947.4万(1984)。全国分26个省。首都阿比让。新都亚穆苏克罗正在兴建中。

自然条件

全境地势由北向南缓倾,分为3个地形区:

(1)南部为沿海平原,海拔一般在150米以下。弗雷斯科以西为石质海岸,多悬崖和岬角;以东为沙质海岸,多沙嘴和潟湖。沙嘴缺口为河流的入海口。潟湖一般呈条带状,深度不大,有小岛散布其中。海岸带内侧是面积较大的波状低平原,其上散布蚀余残丘。平原上的水系由北向南大致平行入海。

(2)内陆高平原,位于沿海平原以北,占国土大部分。其地质基础是古老的基底杂岩,海拔一般150~450米,地势由南向北升高,有许多岛状山丘和浅河谷。部分河流属季节性河流。

(3)西部高地是几内亚高地的东延,一般海拔450米以上。高地南部马恩山地有些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其西侧的宁巴峰海拔1752米,是全国最高峰。北部有铁欧里和塞拉铁奎山,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和分水岭,河流分别南流入海或向北汇入尼日尔河

图

地处热带。北纬7°以南为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5~26℃,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均较小;年降水量1500~2300毫米,有4~7月和9~11月两个降水高峰期,湿度很大,伴有龙卷风。北纬 7℃以北过渡为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6~28℃,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由南向北递减,5~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北部受干热的哈马丹风侵袭。

境内河网稠密,较大河流有科莫埃河、邦达马河、萨桑德拉河和卡瓦利河等,均南流入几内亚湾。流域内雨量丰沛,但蒸发强烈,各河水量不大,多急流、险滩,富水力资源。植被比较茂盛,森林占总面积1/3。南部地区自然植被多为热带雨林,但许多原始森林已被人工橡胶、可可和油棕所代替。西部高地间坡地和谷地也分布有热带雨林。北部为热带疏林和热带稀树草原。此外,东南部沿海潟湖生长有茂密的红树林。

居民

全国共有60多个部族,主要是阿格尼-阿散蒂族、鲍勒族、克鲁族、库阿族、曼德族、丹古罗族和基弗努族。还有少数欧洲人(主要是法国人)和黎巴嫩人。约65%的居民信奉原始宗教,23%信奉伊斯兰教,12%信奉天主教。通用迪乌拉语,官方语言为法语。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960~197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38‰,1970~1981年高达5%。邻国移民占全国人口1/4。独立后,人口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人口的比例从1960年的19%增长到1982年的42%。首都阿比让人口平均年增长率110‰,1983年已达180万左右。其他较大城市还有布瓦凯、达洛亚、马恩、科霍戈和加尼奥阿等。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人。马恩、布瓦凯、科霍戈和阿比让省以及从丁博克罗到阿博维尔的农业区人口密度较高;东北、西北和西南部以及邦杜库省人口稀少,其中有些地区几乎无人居住。

发展简史

公元11世纪境内曾建立孔格城等雏形国家,为南北贸易中心和通道。13~15世纪曾是马里帝国的一部分。15世纪后半叶,葡、荷、法殖民者相继侵入,掠夺象牙,贩运奴隶,沿海一带形成著名的象牙市场。1475年葡萄牙人命名象牙海岸。19世纪中叶后逐步沦为法殖民地,1895年被并入法属西非洲。1958年12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7日宣布独立,成立象牙海岸共和国。1961年4月脱离“法兰西共同体”。1986年1月1日起改国名为科特迪瓦

经济地理

独立后, 经济有较大发展。1970~1982 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5.7%。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等原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仅增长1.5%。1982年国内总产值75.6亿美元,人均883美元,居非洲各国前列。

农业一直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1981年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79%,1982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6%,农产品出口值占出口总值3/4左右。

咖啡和可可是主要经济作物,是国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多由小种植园主经营。早在1891年就开始种植咖啡,1930年后迅速推广。近年产量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为世界第三大咖啡生产国。1982年产量为27.1万吨;咖啡出口占国家出口总值20.4%。咖啡主要产区在南部马恩、丁博克罗、加尼奥阿、布瓦凯和阿博维尔等省区。可可于1895年从加纳引种,早年由欧洲人经营。1912年后,本国农民也开始种植。1982年产量为36万吨;可可出口占出口总值21.8%。主要分布于东部邻近加纳“可可带”地区。其他经济作物还有棉花、甘蔗、橡胶、棕榈、菠萝和香蕉等。独立后棉花增产一倍多,1982—1983年度产量为15.7万吨。甘蔗1974年开始种植,1982—1983年度粗糖产量为18.6万吨。橡胶产量不断增加,1982年产胶乳26988吨。油棕也发展较快,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之一。

主要粮食作物有薯类、水稻、玉米、小麦和高粱等。水稻主要分布于萨桑德拉和邦达马河流域,木薯、薯蓣、大蕉出产于邦达马河以东地区,玉米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粮食不能自给。木材是次于咖啡和可可的重要出口物资。木材产量近500万立方米,是非洲最大的木材出口国之一。优质木材主要有桃花心木和非洲柚木等。由于森林面积减少和世界市场需求下降,木材出口量从1980年的310万立方米下降到1982年的230万立方米。

境内矿产资源贫乏,采矿业薄弱。已开采的有钻石,集中于布河流域。20世纪70年代初年产量曾达30万克拉,后逐年下降,1979年降至 4.8万克拉。此外还有金、铁、锰和铝土等矿均尚待开发。1975年在沿海发现石油和天然气,1983年产原油120万吨,已能满足国内需要,并有少量出口。主要油田有1980年开始出油的贝里尔油田和1982年出油的埃斯波尔油田。

电力工业发展很快。发电能力从1962年4.1万千瓦增加到80年代初的67.5万千瓦以上,以水电为主。1981—1980年度发电 19.42亿度。制造业是发展最快的经济部门。1960~1970年产值平均年增长11.6%,1970~1980年平均年增长5.8%。制造业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从1960年的 6%上升到1982年的12%。主要工业部门均以本国农、林产品为原料,如食品、木材、纺织、服装、制糖、水果罐头、榨油等,还有炼油、化工、汽车修配、水泥等。阿比让集中了全国工业产值的2/3以上。

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有公路4.3万公里,其中沥青公路6000公里。线路多由内陆农业区、采矿区向南伸向沿海城市和港口。现有一条铁路(由阿比让到布基纳法索的瓦加杜古,境内长625公里),承运本国和布基纳法索进出口货物。阿比让是西非最大海港之一,马里、布基纳法索等内陆国家的重要转口港。此外,东岸潟湖内驳船运输较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