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

浏览

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具有某种能力,就意味着他有掌握和运用某方面知识技能的可能。能力高,则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就较顺利。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是在各种活动(学习、劳动、体育以及文学艺术活动等)中进行的,因此,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活动的效率是指活动的速度、水平以及成果的质量。

能力可以区分为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运动的能力。而这两类能力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认识中必须有操作,操作中一定有认识。另外,有人按照能力的独创程度,把能力划分为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能遵循现成的模式和程序去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善于模仿和复制,这样的能力属于再造性能力;能独立地以新的模式和程序去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善于发现新原理,形成新技能,发明新方法,获得新成果,这样的能力属于创造性能力。这样的划分,也是相对的,再造性能力中包含有创造力,创造性能力中也含有再造力。

许多人把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凡是为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称之为一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凡是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称之为特殊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写作能力、体育能力等。人可以有多种能力,但其中有一两种是占优势的。比如有的人数学能力占优势,其他如音乐能力、写作能力等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如果作更仔细的分析,在同一类能力中,还包含有多种成分,各成分所占的地位也不同,如数学能力包含有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这些能力都能使数学活动有成效。但有的人可能运算能力占优势,有的人可能逻辑推理能力或空间想象力占优势。一般能力具有不同的类型,如记忆能力可分视觉记忆型、听觉记忆型、运动记忆型等。思维能力可分为形象思维型、逻辑思维型、操作思维型等。

能力的测量,就是确定能力的广度和发展水平。能力的测量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能力的测定,如飞行员能力的测定、企业管理能力的测定等。这要根据各个专业活动的要求,制定测量方案,测量被测者各项与专业活动有关的能力,以及各项能力的发展水平。如飞行能力的测定方案包括仪表认读、空间定向、计算推理、手指灵活性、双手调节、追踪、辨别反应等项目。另一方面是一般能力的综合测定,即智力的测定。最早的智力测验是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A.比奈和T.西蒙制订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后来美国的L.M.特曼加以修订,称为“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美国D.韦克斯勒又先后编制了成人智力量表、学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智力测验。能力的定性分析和测量,可以为教育、医疗、职业指导以及人员选拔提供根据,是有实践意义的,但必须在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学中关于能力的结构主要是从智力方面来分析的(见智力结构理论)。

素质是能力的自然前提,人的神经系统以及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特点,特别是脑的微观结构的特点,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素质的缺陷(如脑的发育不健全)会造成能力发展的障碍。关于素质与能力的关系,现在比较为人们所接受的假设有两种:一是把素质与脑和感官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认为有可能发现天资高的人神经组织所特有的形态和功能特点;二是把素质与神经过程的特点(强度、平衡性、灵活性)联系起来,认为能力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比如神经过程强、平衡而又灵活,就为发展多方面能力提供可能性。弱型则可能成为发展那些要求稳定性、深刻性和条理性的能力的自然基础。不仅高级神经活动的一般类型,而且它的局部类型也与能力的发展有关。比如视觉系统的类型或听觉系统的类型是会影响绘画能力或音乐能力的发展的。

素质只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还是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条件,特别是教育和长期从事的实践活动。一个人尽管具有某方面的素质,但是如果不接受有关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不从事有关方面的实践活动,那么相应的能力是不会得到发展的。相反,素质上虽然有某些缺陷,但经过教育或实践锻炼,却可以得到补偿而使能力得以发展。

此外,理想、信念、兴趣以及性格特征,也是影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理想、信念和兴趣,推动着人去从事某种活动,从而促使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性格上的主动、勇敢、勤奋、坚强、刚毅等品质,使人坚持不懈、刻苦顽强地进行学习、劳动和从事各种实践活动,也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