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扬斯,K.

图

美国无机化学家和放射化学家。1887年5月27日生于波兰华沙,1975年5月18日卒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先后在德国莱比锡和海德堡、瑞士苏黎世和英国曼彻斯特等地的大学学习,1909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11~1917年,在现属联邦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工学院工作,1917~1935年,在慕尼黑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工作,从助理教授升到所长。1936~1957年,任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1942年入美国籍。

图 元素周期表

法扬斯的重大贡献是1913年和F.索迪彼此独立提出放射性位移定律,指出UX(厳Th) 应该经过两次β-衰变才能转变为 厯U。此外,他还和O.戈林在1918年一起分离出91号元素的第一个同位素“”(brevium或UX2)。他在放射性物质分离方面提出了共沉淀规则:放射性元素与离子晶体中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溶解度越小,则放射性元素被载带越多。他在研究正、负离子的极化作用时,提出了有利于极化的三种规则:

(1)正离子半径小;

(2)负离子半径大;

(3)离子的电荷数大,通常称为“法扬斯规则”。利用上述规则可解释元素周期表(见彩图)第2、3周期中一种元素的性质与位于右下方另一种元素的性质相似的现象,例如:

公式 符号

称对角线关系。著有《化学元素的放射性及其理论的新发展》(1919,第4版)、《放射性元素和同位素》(1931)、《物质的化学力和光学性质》(1931)、《物理和化学的实践》(1935,第2版)和《化学键的量子理论》(194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