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A.马斯洛提出的一种需要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或动机可以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一个由低而高逐级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见图)。

图 生理需要

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诸如对食物、空气、温度、配偶等的需要。假如一个人缺乏某种必需的化学物质,就会产生饥饿感,并对含有这种成分的食物产生特殊的癖好。马斯洛认为,在一切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优先的。

安全需要

如果生理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出现一组安全的需要。诸如,人一般都喜欢一个安全的、有秩序的、可以预测的环境;要求有稳定的职业,并有生活保险;人们喜欢选择做那些熟悉的和已知的事情等等。安全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人就会产生一种威胁感和恐惧感。

爱的需要

假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满足了,就会产生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诸如个人强烈地需求朋友、爱人或孩子,渴望在团体中与同事之间有深厚的关系等。爱的需要包括给别人的爱和接受别人的爱两个方面。马斯洛指出,爱与性有密切关系,但并不完全相同,性行为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性行为不仅由性欲决定,而且受到其他需要,主要是爱和情感需要的支配。

尊重需要

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固的地位,希望得到别人的高度评价,需要自尊,或为他人所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自信的情感,觉得自己在这世界上有价值、有作用,而当这些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从而使人失去基本的信心。

自我实现的需要

促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希望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例如: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等,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最大的快乐。自我实现需要的内容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希望成为一位作家,有人可能希望在体育上或在发明创造上有所建树。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有赖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的满足。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的人叫做基本满足的人。只有基本满足的人才产生人生的最高追求,才可以期望具有最充分、最旺盛的创造力。而自由创造的实现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也就是人的价值的完满实现。马斯洛还提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具有的15种主要特征,即对现实更有效的感知,并保持感知与现实的和谐关系;对自己和别人的认可;自发性;集中于问题;独立,需要独居;自主,能不受环境的左右;有新鲜感;具有顶峰体验(即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欢欣、入迷思想境界的体验);具有社会兴趣;深刻的人际关系;民主的性格结构;手段和目的的分辨;哲理性的幽默感;创造性;对现有文化的抵抗力等。马斯洛认为,具有这些特征的人就是一个试图达到自我实现的人。这些特征是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所追求的理想的人格特征。

马斯洛认为,上述5种需要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而高逐级上升的层次。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并自行组织有机体的各种能量。不占优势的需要则被减弱,甚至被遗忘或否定。但是,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另一更高级的需要就会出现,转而支配意识生活,并成为行为组织的中心,而那些已满足的需要便不再是积极的推动力了。

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看作多层次的组织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向,以及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个理论在西方和日本工厂管理和教育实际中得到了应用。但是,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自然禀赋的,人的高级需要是生物进化到人类以后而出现的特征。而事实上人的本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尤其是精神需要)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处于不同社会历史地位的人们,其需要是不尽相同的,有些甚至是对立的。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结构的学说,尚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带有假设的性质。关于人的需要结构,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