鼩鼱科

食虫目的1科。通称鼩鼱,体型纤小、肢短,形状如鼠类而吻部尖长。约20属200余种,除极地附近、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一些大洋岛屿外,各大陆均有分布,但南美洲只见于北部。中国境内有10属24种,最普通的是各种鼩鼱和麝鼩。绝大部分种类栖于湿润地带。

现生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小的1种臭鼩,体重仅2克。一般体长3.5~18厘米,尾长0.9~12厘米。覆毛细短而密,多数呈褐灰色,有些种类体侧有臭腺,繁殖季节其味更浓。眼细小,视觉甚差,但听觉与嗅觉发达。外耳壳不显著。部分水生种类的足下具毛栉或蹼(如蹼足鼩),均为适应水栖生活的性状。臼齿齿冠具发达的齿尖,呈“W”型排列,适于食虫。

地栖者居多,亦有半水栖或穴居者。昼夜活动或仅夜间活动,不冬眠。平时独栖,繁殖期配对。食虫或其他小动物。其唾液腺中常含麻醉剂,可使俘获物麻醉。温带3~11月繁殖,热带终年繁殖。孕期17~28天。年产数胎,每胎2~10仔。野外寿命12~18个月。

因食虫,对农业有益。

地质分布在亚洲始于上新世,在非洲始于中新世,在欧洲和北美洲始于渐新世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