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障碍

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紧张性、分配与转移等方面产生失调,表现为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与客观刺激之间的关系发生脱节的异常心理现象。

1959年,S.佩恩及其同事最先用布罗德本特氏模式法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严重注意障碍。他们认为,正常人能够从来自体内外的信息中筛选出与当前个体认识活动有关的资料,而注意障碍患者在筛选和过滤方面则发生损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假设过滤机制受到破坏。也有人对各种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在注意广度方面的特点进行了观察。还有人将巴甫洛夫学说中有关刺激强度调节的论点用于注意障碍的研究。按照И.Π.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注意的中枢机制受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相互诱导的规律支配。在大脑皮层一定区域内发生一个优势兴奋灶的情况下,其周围则会引起抑制,并使引起兴奋灶的刺激物在此背景上显得更为清晰。现代神经生理学和脑电图的研究进一步指明,注意不仅与大脑皮层有关,脑干网状结构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状结构能使大脑皮层保持觉醒状态,并使整个机体处于能动的状态下,从而使注意成为可能。新的研究表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机能就是注意、意识和睡眠等状态的共同神经生理机制。

正常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心境不佳、情绪波动、过度疲劳或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等,其注意活动的正常状态受到影响,出现暂短的注意受累。但这类问题可以被自觉的随意注意克服和解除,并不会构成注意障碍。注意障碍多是由于大脑病变或神经疾病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几种情况:

(1)注意涣散。这类患者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于某一事物并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这类症状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儿童多动症患者。

(2)注意转移。表现为被动注意增强,但不持久,注意对象不断转换,即不断为环境中出现的新现象吸引(即随境转移)。这类症状常见于躁狂症患者。

(3)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缩小,常见于痴呆或意识障碍的患者。

(4)注意增强。指过度注意某事物或微小细节。可分两种情况:一是指向外在对象,例如某人的各种举动,常见于有偏执妄想患者;二是指向本身的生理活动,过分注意本身的健康状态,常见于疑病症患者。

(5)注意减弱。表现为注意松懈或迟钝,以致难于集中注意于某事物,常见于神经衰弱或某些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患者。

参考书目
  1. 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2。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