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蝽科

半翅目的1科。触角4节,具单眼,前翅膜片具 5根纵脉的陆生蝽类昆虫。通称为长蝽。为半翅目中的大科之一,世界已知3000余种,中国已知近 300种。世界性分布,各大区均有丰富的种类。

体小型至中型,以小型为多。大部分种类体色灰暗,灰黄色、黄褐色至黑色不等,只少数属种具有鲜红的体色。体壁坚实。体形多样,多数为长椭圆形,但亦有粗短厚实如豆粒状,或细长如棍棒,或两端尖削如梭者等等。因此虽名为“长蝽”,但有时亦名不符实。头平伸或斜置。触角着生的位置偏于头部腹面,由背面观察时看不见触角基。喙 4节。前胸背板梯形,平坦或向前倾斜,侧角多圆钝,呈尖刺状伸出的种类极少,此点与蝽科及缘蝽科不同。小盾片大小中等。前翅爪片远伸过小盾片末端,爪片接合缝长大,无楔片缝及楔片。膜片上5根纵脉多少平行、相互间隔有一定距离的纵脉,多数种类膜片基部无横脉,亦无翅室。足长度适中,前足腿节在不少种类中加粗,下方可具刺。跗节 3节。臭腺孔及其周围构造发达。腹部腹面有毛点。雌虫产孵器管状。

长蝽科多数为植食性,不少类群吸食植物茎、叶的汁液,另有相当多的种类则专食或喜食植物的种子,包括未成熟或已成熟尚未脱落和已经落地的种子,甚至可以为害仓贮的花生等。此外,少数类群为捕食性,捕食蚜虫等小型昆虫。尚有少数种类为吸血性,以穴居的哺乳动物血液为食物。长蝽多栖息于植物上或在地表爬行,前者多在草本植物或灌木上,生活于乔木上的长蝽相对较少,这些种类常钻入开裂的蒴果或张开的球果中,吸食其中的种子。地表生活种类占相当大的数量,爬行于地被层中,觅食落地的种子,活动迅速,保护色很好,往往不易发现。部分种类夜间有向光性。较老的昆虫学文献中认为长蝽科中前足腿节粗大具刺的种类具有捕捉其他昆虫的作用,现已证实这种说法只是一种猜测,并无事实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种类事实上多以植物种子为食或吸食寄主植物的营养器官。

中国的长蝽科种类分属于14个亚科,其中较重要的有:

(1)红长蝽亚科,许多种类为鲜红色,体形较大,常以藦科等有毒植物为食。

(2)背孔长蝽亚科,小形,此亚科中的小长蝽吸食粟类作物的穗粒,造成为害。

(3)突眼长蝽亚科,体小,短厚,头宽,眼突出。豆突眼长蝽是南方山地大豆以及其他豆类作物的害虫。

(4)杆长蝽亚科,体狭长如小棒,生活于禾本科植物的叶鞘下,常成小群聚居,臭腺分泌物的臭味强烈,因生活隐蔽常不易发现。高粱狭长蝽为害高粱和芦苇,甘蔗异背长蝽为甘蔗害虫,竹后刺长蝽为害毛竹。

(5)大眼长蝽亚科,体短宽,眼大如蟾蜍状,捕食性,为蚜虫等害虫的天敌。

(6)地长蝽亚科,为长蝽科中最大的亚科,约占全科一半的种类。多数在地表生活。中国亦有众多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