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寐

以精神疲倦、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又想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又称嗜睡、多卧、嗜卧。多系阳虚阴盛、气血虚损、湿邪困脾所致。《内经》认为睡眠现象和阴阳二气有关,清醒是阳气盛的表现,入睡是阴气盛的结果,多寐的病机是阳虚阴盛。金代李东垣观察到多寐常见于脾胃虚弱的患者。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认为多寐属心脾两虚。清代何梦瑶《医碥》则认为多寐可由热邪引起。西医的发作性睡病、神经官能症与多寐症状类似者,可参考中医对多寐的辨治。

多寐的病因有阳气虚衰、脾胃气虚、湿邪困阻、瘀血阻窍、痰热内蕴的不同。阳气虚衰多见于禀赋不足,老年或久病的患者,脾胃气虚多由思虑劳倦所致。此外,久居湿地,感受外湿,或过食生冷瓜果,损伤脾胃,导致内湿;或久病血行不利,或外伤导致络脉瘀滞,均可引起多寐。在诸多病因中,以阳虚与湿困最为多见。阳虚则阴盛,故懈怠嗜卧;湿困则清阳不升,疲困多寐。

多寐的辨治,关键在于区分虚、实、寒、热,辨别其受病的脏腑。常见证型有:

(1)阳气虚衰。证见精神疲惫,终日嗜睡,懒于言语,畏寒肢冷,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治宜益气温阳,常用附子理中汤。若兼见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甚或健忘,属髓海不足,治宜益肾填精,偏肾阳虚者用右归丸,偏肾阴虚者用左归丸。

(2)脾气不足。证见精神倦怠,嗜睡,食少,面色萎黄,四肢无力,舌苔薄白,脉虚弱。治宜益气升清,常用人参益气汤。

(3)湿邪困脾。证见头重如裹,昏昏嗜睡,肢体沉重,胸闷泛恶,纳谷减少,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濡。治宜燥湿健脾,常用太乙神术散。

(4)痰热内蕴。证见精神萎顿,形体肥胖,昼夜嗜睡,胸闷痰多,舌苔厚腻,脉滑。治宜化痰醒神,常用温胆汤。

(5)瘀血阻窍。证见头昏头痛,神倦嗜睡,病程较久,或头部有外伤史,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治宜化瘀通络,常用通窍活血汤。

(6)胆经郁热。证见多寐,口苦,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少,脉弦数。用清热醒神法,可用生酸枣仁30克,研末,清茶调服。若证见虚实错杂,则当权衡其主证与兼证,确定治疗措施。如气虚夹痰,益气为主,兼以化痰;阳虚夹瘀,温阳为主,兼以化瘀;年高髓海不足,兼痰瘀阻窍,益肾填精为主,参入化瘀通络之品。

多寐实证易治,虚证见效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