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可用于保健医疗。此功法由八节组成,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名。八段锦最早见于宋代《夷坚志》和《道枢》。其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了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

八段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柔缓、运动量较小,站势练法舒展大方、运动量较大。在流派风格上,又有南北之分。南派练法以柔缓为主,有“文八段”之称;北派练法以刚劲见长,有“武八段”之名。八段锦功法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被医疗保健机构广泛采用。

坐势八段锦

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其中运动量不大的可为病人采用。锻炼时采用盘膝坐式,功法如下。

宁神静坐

正头含胸,两眼平视,或两眼微闭,松肩虚腋,腰脊正直,两手轻握,置于小腹之前。口齿轻闭,调匀呼吸,摒除杂念,精神内守,宁神降气,意守中丹田,逐步锻炼成“柔细匀长”的腹式深呼吸(图1)。按“松静自然”的要求,静坐3~5分钟。

手抱昆仑

“昆仑”是枕骨的隆起部位(解剖学上称枕骨粗隆),部位有一“脑户穴”。练功时将牙齿轻叩二三十下,口水增多时即咽下。随后两手交叉,两手掌心紧贴在枕骨处,手抱枕骨向前用劲,同时头颈向后用劲,形成一种“争力”,枕项部的肌肉产生一张一弛、一松一紧的运动,以对相应的穴位发生影响(图2)。如此行十数次。

指敲玉枕

放开交叉的两手,将两手前移,顺势以两手掩住两耳,两手的食指相对,贴于枕骨粗隆两侧的玉枕穴上,随即将食指搭于中指的指背上,然后将食指滑下,用食指的弹力缓缓地叩击玉枕穴,使两耳有咚咚之声(图3)。如此指敲玉枕穴十数次,随后松开掩住两耳的手掌。

转头频频(微摆天柱)

头项部做左右转动的运动,以影响天柱穴。锻炼时两手十指交叉于小腹之前,掌心向上,转动时以左右“头角”的劲,将头向左右频频转动。先向左侧或先向右侧均可。如此,一左一右地缓缓转动20次摆撼天柱穴(图4),即行搅舌、鼓漱,唾液增多时,即行咽下。

推摩肾俞(手摩精门)

身体端坐,随后将两手搓热,用两手掌推摩两侧肾俞穴20次左右(图5)。推摩肾俞穴时,要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肾俞穴处,以加速腰腹部产生温热感。

手转双轮(左右辘轳)

身体端坐,两脚平伸,两手自两胁部向上划弧如车轮形,像辘轳那样,自后向前做数次环形运动。随后再按相反方向,自前向后做相同次数的环形运动(图6)。

托按攀足

锻炼时,两手十字交叉,掌心向下,自胸前上托于头顶上,两手作上托劲,之后再翻转掌心向下,紧贴于头顶,这时头部向上作顶劲,两手向下作按劲。稍停顿后,即松开两手,顺势做弯腰攀足的动作,用双手攀两脚心的涌泉穴(图7)。

任督慢运

练功时,闭目(也可睁眼)端坐(姿势同图1),鼓漱舌津,意守丹田,以意引导注意力自中丹田沿任脉下行,至会阴穴接督脉沿脊柱上行,至督脉终结处再循任脉下行。这就是古称“小周天”的一种练法。

站式八段锦

适合于各种年龄的保健锻炼。体弱者减轻锻炼强度,也可根据自己身体需要从中选练一两节。每次锻炼可据自身状况练十数分钟,功法如下。

双手托天理三焦

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曲,沉肩虚腋,两手自然下垂。含胸收腹,腰脊放松。正头平视,口齿轻闭,宁神调息。两手指前伸,掌心向上,两手十指交叉于小腹前,随即再翻转掌心向下,由胸前向上,缓缓托于头顶之上,故名双手托天(图8)。稍停顿后,松开双手,自两侧向下缓缓落于小腹前。“理三焦”,指这节运动有调理三焦的作用。

左右开弓似射雕

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身体下蹲为“骑马式”。两手自胸前向上划弧提于与乳平高处,左臂弯曲为“弓手”,向左拉至与左乳平高处,意如拉紧弓;右手变为“箭手”,手指捏成“剑诀”,手臂向右侧伸出,顺势将两手收回于胸前,还原为自然站立式(图9)。此为左式,随后再练右式。

调理脾胃须单举

自然站立,两手掌心下按于小腹之前,左脚向左横开半步。随后左手自左前方缓缓上举于头顶之左上方,同时将右手移于右髋外侧,手掌向下平按。两手同时作上举下按劲。稍停后,两手收于小腹之前,左脚收于右脚内侧(图10)。此为左式。随后再练右式。

五劳七伤向后瞧

自然站立,左脚向左横开半步,两手掌心向下,相接于小腹之前。随后,转头向右,顺势两手划弧移向两外侧(图11)。两眼意视左脚心,稍停片刻后,将头转向正面,两手顺势转回原位。此为右式。稍作停顿后,锻炼左式。

撑臂蹲裆去心火

自然站立,左脚向左横开一步,下蹲为“骑马式”,上体正直,稍向前探,两手反按在膝盖的稍上部,两臂肘作外撑劲,意守“涌泉穴”。随后,以腰为轴,头背要直,将躯干划弧摇转至左前方,左臂弯曲,右臂绷直,肘臂外撑(图12)。为左式。稍停片刻后,按上述动作要求向相反的方向锻炼右式。

两手攀足固身腰

自然站立,左脚向左横开半步,随后两手后引,顺势再将两手自胸前划弧上起,至两肩的直上方,掌心向上,手指向后,手掌作上托劲。随后,腰部弯曲,双手攀足。稍停顿后,将身体直起,两手上起于头顶之上,两臂伸直,再自身体两侧缓缓下落于两髋外侧(图13)。此为左式。随后练右式。

攒拳冲臂增气力

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身体下蹲为“骑马式”。随后虚握两拳,由下向上提到两乳下际,两拳相对,两臂环抱如半月状。再将左拳向左前方击出,顺势将头稍向左转目视远方;右拳同时回收,使左臂与右臂形成一种“争力”(图14)。此为左式。稍停片刻,再将两拳同时收回到胸前,仍为自然站立。随后练右式。

背后七颠把病消

两膝、两脚跟靠拢,两脚尖呈90度,两腿绷直,正头平视,意守中丹田,两手臂自然下垂,肘臂稍向外撑,手指并拢,掌指向前平伸,随后两手平掌下按,顺势将两脚跟提起,稍停顿后再将两脚跟下落着地,身体放松,仍为自然站式(图15)。脚跟着地时,使全身产生瞬间的轻微震动。练完后按收功要求做好收功。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