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甲骨

浏览

西周时代的有字龟甲和兽骨。1954年首先于山西省洪洞县发现,1956年始被确定为周初遗物,此后在北京昌平白浮西周墓、陕西的丰镐遗址周原遗址等地都有出土。陕西岐山凤雏出土最多,其中有字者289片。周原地区发现的甲骨,一般认为是灭商前后的,也有人将其划分为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3个时期。其内容可分两类:一类为与占卜有关的少量卜辞和多量记事辞;另一类为记占筮时的“筮数”,或可称为卦象。

西周甲骨在文字、卜法和埋藏等方面与商代甲骨有共同性,但也有一定特征:在甲骨整治方面,甲首经过掏挖并留有宽厚的边缘,卜骨则先割去骨臼和胛骨中脊部分而不切臼角;在钻凿形态方面,卜甲方凿,卜骨则施圆钻;在灼兆方面,卜甲灼痕较大,凿内呈焦黑状,牛胛骨则烧灼较轻,正面兆枝相对,使用时以骨臼一方为下;在刻辞方面,一般文字较少而且字体纤小,需放大5倍方能辨识。

西周卜骨 西周卜骨

西周甲骨文记载了不少重要史实。有的记成汤、太甲、文武丁、文武帝乙、周方伯等商周王名;有的记有太保、师氏等官名;也有的记人名,如毕公、郕叔、箕子等;还有的记方国地名,如蜀、巢、密、楚等和黄河、洛水、镐、帛等。此外,还有既吉、既魄等有关历法材料。这为研究商周关系,周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西周初期至中期的历史、地理、职官和历法提供了珍贵资料。

西周甲骨的研究尚属开始阶段。关于文字的考释和分期,意见还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