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文化

浏览

东南亚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主要分布于越南的河山平、 河南宁、清化、 义静、太平等省,在老挝北部、泰国东北部亦有发现。年代约在距今 1万至 6千年之间。1926~1927 年法国考古学家M. 科拉尼(1866~1943)在越南北部的和平省发现,1932年在第一次远东史前学会上命名。

该文化的遗址多发现于山区石灰岩洞穴或岩荫中,亦有少数滨海或滨河遗址。墓葬发现有屈肢葬,存在墓周堆垒石块、墓底铺碎石的习俗。石器多用整块砾石或砾石石片制成,采用一面打击的加工技术,器形不甚固定,以杏仁形、盘形工具和短斧为主,另有少数刃部磨光的长方形石斧,不见一般中石器文化所具有的薄石片石器或细石器。骨角器、蚌器发现甚少。有的学者将和平文化分为3期:早期石器厚重,加工粗糙,形状不稳定,砍砸器较多,用砾石片制成的切割器占有一定数量;中期杏仁形、盘形、短斧形工具相当普遍,砍砸器体积缩小,砾石片切割器减少;晚期遗址则出较多的磨刃斧及带有沟槽即所谓“北山痕迹”(见北山文化)的磨石。

和平文化的砍砸器

居民主要以采集、狩猎、捕捞为生。遗址中往往发现象、野牛、犀牛、鹿、熊、猿猴、野猪等的骨骼,螺、蚌壳也很多。有的学者认为,和平文化已有小范围内种植某些瓜果蔬菜的经济,但此说尚需更多的证据才能确立。

和平文化是在东南亚本土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该文化的时代,一说其上限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一说由旧石器时代晚期直接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由于存在相同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因此该文化与周围地区同时期的文化有某些相似的因素,但其间的文化联系究竟如何,尚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