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里谢金德尔,B.

浏览

印度印地语作家。出生在印度北方邦贝拿勒斯一个富商家庭。17岁时创办《赫里谢金德尔》杂志,两年后创办文学杂志《诗之甘霖》。以后又建立诗社、文学俱乐部和文化协会,曾创办妇女杂志。他倡导和鼓励文学创作,并广泛联系作家和诗人。曾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他的思想受西方民主主义的影响,又保留有传统的封建意识,希望民族复兴并进行社会改革,对英国殖民主义却又抱有一定的幻想。当时人们尊称他为“帕勒登杜”,意为“印度之月”,以别于英国殖民当局给其效忠者的“印度之星”的封号。他曾创作9部剧本,改编并翻译了近10部剧本,还写了不少散文和诗,被认为是印地语戏剧和散文的启蒙者。他的独幕剧《按吠陀杀生不算杀生》嘲讽了封建王公、大臣、婆罗门和祭司。剧本《印度惨状》带有活报剧和象征剧的特点,展示了印度所处的悲惨境遇,被誉为印地语文学中第一部爱国主义的作品。历史剧《尼勒德维》塑造了一个反抗外族入侵的女英雄。他写的政论、讽刺小品和杂文有较强的战斗性,杂文《要命的大会》表示了对英国总督的不满,受到英国当局的责难,为此他愤然放弃了名誉县长的职位。他对以克利方言为标准语的印地语的规范化也作出了贡献。文学史家把19世纪下半叶称作“帕勒登杜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