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曲

浏览

流行在中国西北地区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传统习俗性舞蹈。是迎亲时男方宴请女方送亲者的宴席间演唱的歌舞形式。曲调优美,节奏性强;歌词多叙述民间故事、传说和一些幽默逗趣的内容。舞蹈动作不配合歌词具体内容,只表达欢乐的情绪。宴席曲多为2~8人的男子对舞,相互换位后,有屈膝半蹲、双手伏膝的行礼姿态。其基本步法一般是脚尖或脚掌先落地、膝部屈伸,使身体如波浪起伏,与头部的摆动、颤动相协调。手势有单晃手、双晃手、掏手、望月等,舞姿洒脱昂扬,表现了高原民族豪放、开朗和诙谐的性格。

宴席曲的舞蹈动作又因民族不同而有区别。回族宴席曲的头部摆动明显有力,一拍摆动一下,舞步起伏,干脆利落。东乡族宴席曲又称迎婚调,舞者头部摆动幅度小,节奏碎而快。在《凤凰令》曲调伴奏的舞蹈中,双臂张开,翘拇指,掌心向前,手腕有节奏地上提下压,使两臂上下起落,模拟凤凰展翅。激烈时,拍手或用双手打腿并欢声呼喊。撒拉族宴席曲男女同舞,女子挥手帕,男子在腰旁掏手,动作朴素、明快。保安族宴席曲,舞步起伏时胯部向两侧微微摆动,姿态优美协调。

宴席曲一般不用乐器伴奏,由男声用真假声演唱。节奏多为娺拍、嬋拍或婰拍,边唱边舞。曲调有民族传统的,也有借用汉族民间小调的,如《尕老汉》、《孟姜女》、《四季》等。宴席曲的服饰,男子戴白色或黑色平顶圆帽,穿白色对襟上衣,束腰带,外着黑色坎肩;女子穿长袍,外着过膝绣花坎肩,头戴长盖头,裤角、袖口镶有艳丽的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