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1903~1936)

浏览

图

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原名刘景桂。1903年10月4日生于陕西省保安(今志丹)县金汤镇。1922年入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爱国的学生运动。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被选派到 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教官、第4路军马鸿逵部政治处处长等职。1928年初,被派往以中共党员许权中为旅长的陕军新编第3旅工作,4月参与领导以该旅为骨干力量的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起义军失败后,返回陕北,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先后在陕北、陕甘边的军阀部队和民团中进行兵运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和谢子长等组织西北反帝同盟军(翌年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先后任副总指挥、总指挥,总结迭次失败的教训,学习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3年11月起,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42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北上合水、庆阳,与陕北、关中、陕甘边三路游击队互相配合,开展游击战争。1933年冬至1934年夏,指挥42师及地方游击队挫败国民党军对陕甘边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934年秋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1935年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同年5月兼第26军、第27军前敌总指挥,在陕北游击队配合下,以围点打援、各个击破的战法,率部连夺延长、安定、保安等六城,挫败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在20余县建立起工农民主政权,扩大了红军游击队,使陕北、陕甘边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的落脚点。

9月,26军、27军与长征到达陕北的第25军会师,合编为第15军团,他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劳山战役。后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的“肃反”中被逮捕,备受折磨,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不久,中共中央到达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等迅速纠正了陕甘边苏区党内“肃反”的错误,刘志丹从而获释。此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瓦窑堡警备司令、红军北路军总指挥、第28军军长等职。1936年率部参加东征战役,4月14日在晋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并在城北建有刘志丹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