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

浏览

中国古代纪念性建筑群。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麓,晋水源头。相传是纪念周成王胞弟唐叔虞的祠堂,因其国号晋,故名。道元水经注》和《魏书·地形志》已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知祠兴建于北魏以前。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在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天统五年(569)下诏改晋祠为大崇皇寺。五代天福六年(941)额为兴安王庙。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予以扩建。宋天圣年间(1023~1031)在祠内西隅为叔虞之母邑姜营建了圣母殿。熙宁间改庙为惠远祠,重修了鱼沼飞梁,飞梁前方增建了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明代在圣母殿南侧添建水母楼,复为晋祠,逐渐形成以圣母殿为主体的祠庙建筑群。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圣母殿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 (26.83米),进深六间(21.2米),晋水由殿基涌出。殿身四周围廊,前廊深两间,廊柱上木雕盘龙 8条,为中国早期木构建筑中所罕见。殿身内外檐柱各一周,侧角生起显著。柱上斗栱形制多样,柱头补间及上下檐相异,梁架简洁,保持着宋制特征。

圣母殿神龛内外两侧的宋代彩塑,是晋祠文物中珍品。唐叔虞之母邑姜坐像,设置于高大的神龛内,帝后装,凤冠霞披,相貌端庄。龛像四周宫娥侍女塑像42尊,除龛内 2小像系后补外,皆宋代原作。男侍谦微,侍女神态仪容各异。各像比例适度,衣饰艳雅,体形丰润,面相清秀。虽经明代重装,但仍不失为宋塑中杰作。

山西太原市晋祠圣母殿立面图

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前。方形池沼之上架十字形板桥,曰“飞梁”,宋建。沼中立小八角石柱34根,用斗栱和梁枋支撑桥面,连至池岸,桥边设钩栏,为中国现存古桥中仅有的实例。

献殿在飞梁之东,是祭祀圣母的享堂,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梁架为彻上露明造,斗栱简洁,出檐深远,前后当心间辟门,四周槛墙上栅栏围护,外观酷似凉亭。

祠内有传说中的周柏、唐槐,迄今苍翠蓊郁。唐太宗李世民行书《晋祠之铭并序》石碑、宋绍圣四年(1097)、宋政和八年铸造之铁人、铁狮等,均为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1951年成立晋祠文物保养所,负责整洁维修和保护管理。1953年翻修鱼沼飞梁。1955年翻修献殿。1954年和1963年两次葺补圣母殿瓦顶。1962年新建晋祠围墙和大门。1976年重建景清门。80年代以来对祠内两侧建筑和南隅奉圣寺普遍进行了葺残补缺、维修保护。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