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图书馆

浏览

中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总馆在杭州市。前身为浙江藏书楼,创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冬,学者邵章将杭州东城讲舍改为杭州藏书楼,随后与胡焕建议另建浙江藏书楼。光绪二十九年购得一所民房改建为楼房2座,移入杭州藏书楼的旧藏,并大批添购新书,建立了浙江藏书楼。浙江学政张亨嘉派杨复为藏书楼监理,订立章程,凡“志在通知古今中外者,均准入楼阅书借书”。宣统元年(1909)浙江巡抚增韫奏准,将浙江藏书楼加以扩充并改称浙江图书馆,同时并入同治四年(1865)创建的浙江官书局。1912年在孤山南麓文澜阁西首空地建造的新馆舍落成,并将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划归该馆,此时藏书为24万卷。1916年更名浙江公立图书馆。1927年改名为浙江省立图书馆。1931年以绍兴汤寿潜的捐款为主建成大学路新馆舍,定为总馆,孤山馆舍改为分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馆址与藏书数度迁移,1945年迁回杭州复馆。1949年5月杭州解放,浙江省立图书馆由军管会文教部接管。1951年,著名藏书家刘承干将吴兴南浔(今湖州市郊)嘉业堂藏书楼及藏书捐赠给浙江省立图书馆,成为第3处馆舍。1953年6月,浙江省立图书馆更名为浙江图书馆。

到1990年底,馆藏360.98万册。以珍贵古籍丰富、地方文献齐全为特色。其中,古籍83.54万册,内有善本14.1万册;普通新书277.44万册。馆藏中外文图书30.22万册,报刊合订本18.2万册,现期中文期刊4923种,外文期刊2644种。

文澜阁《四库全书》

该馆馆舍面积10064平方米。除中文普通图书阅览室和中文报刊阅览室外,设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历史文献等参考阅览室和科技文献检索室。阅览室面积1550平方米,座位270个。实行开架阅览,日均接待读者1300人次。发放借书证 5.4万张,1990年流通图书31.8万册。该馆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加强图书馆的情报职能。如开展定题服务、跟踪服务,召开信息发布会,举办专题书刊巡回展览,编制专题书目,开展代查、代译、代编(专题索引)、代抄写或代复制资料等服务项目,在全省11个地区开展邮递借书服务等。该馆编有《馆藏善本书目录》、《馆藏方志目录》、《馆藏浙江金石拓片目录》等。此外,浙江图书馆还担负着对全省的市、县图书馆业务辅导的任务以及省图书馆学会和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该馆设有采编部、外借部、阅览部、信息部、报刊部、古籍部、技术服务部、研究辅导部及文澜书画社等部门。1990年底有职工164人,其中业务人员136人。至1989年3月底,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8人,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27人。

浙江图书馆早在浙江官书局归并图书馆后,就有雕版印书业务,曾印行木版书籍 290余种,该馆还完好保存着《四明丛书》、《章氏丛书》、《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等木刻书版20余万片。1980年起与有关出版社协作,有计划地出版古籍珍本,发行国内外。为推动学术研究,自1916年创办《馆报》以来,先后办有定期刊物10余种,其中学术性的《文澜学报》及通俗性的《图书展望》在省内外影响深远。1980年起浙江图书馆与浙江省图书馆学会联合编辑出版了《图书馆研究与工作》季刊。(见彩图)

浙江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