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热,P.

浏览

法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生于亚眠市一个教授的家庭。曾在巴黎大学攻读古典文学,获文科硕士学位。毕业后任文学教员。最初写作诗歌,受象征派的影响颇深。1872至1882年间,发表了《在海滨》、《希望》等几部诗集。以后致力于文学批评。1883年文学评论《现代心理学论集》问世,在评论界赢得很高的声誉。接着又发表《现代心理学论集续编》(1885)、《研究和画像》(1888)和《现代爱情心理学》(1890)等4部论著,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1885年开始创作小说,是多产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标榜传统的写实主义,前期和后期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倾向。前期受孔德的实证论哲学的影响,但与左拉不同,并不强调生理因素的决定作用,而是试图通过对人物的精神和心理分析来解释人物的行为,所作大多是心理哲学小说。 重要作品有 《残酷的谜》(1885)、《爱之罪》(1886)、《安德雷·科内利》(1886)、《谎言》(1887)、《门徒》(1890)、《国际都市》(1892)等。其中《门徒》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写一实证论学者的门徒格雷鲁为了观察人的心理而实验性地与少女夏洛特恋爱,真心实意的夏洛特因不能与他结成伴侣愤而自杀,格雷鲁也死在夏洛特哥哥的枪下。学者得知门徒的噩耗,对自己的学说发生了动摇。布尔热的实证论心理哲学就这样导致悲观主义。他后期的小说大多采用社会题材,更明显地暴露出他的反民主的保守立场。《阶段》(1903)写一农民的儿子当了教授,由于“发迹”太快,他和他的子女都无法适应上层社会的环境。女儿被人诱惑,长子生活堕落,次子原来主张民主自由,后来却皈依了天主教。《离婚》(1904)站在天主教罗马教会的立场,认为离婚违反自然规律,必定产生不幸后果。他晚期最著名的小说是《中年魔障》(1914),人到中年往往不满足于家庭生活而寻求外遇,因而误入邪途。最后都改邪归正,皈依天主教。布尔热还写过一些剧本,其中有反映当代社会政治史的《街垒》(1910)和《法官》(1911)。他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虽有比较明显的局限性,但对资本主义社会环境和人的内心世界的精细描绘,仍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布尔热于1894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