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索备考

浏览

中国器乐合奏曲谱集。清代蒙族文人荣斋编。有嘉庆甲戌(1814)年抄本。用工尺谱记写,收有13套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乐曲。曲名为《合欢令》、《将军令》、《十六板》、《琴音板》、 《清音串》、 《平韵串》、《月儿高》、《琴音月儿高》、《普庵咒》、《海青》、《阳关三叠》、《松青夜游》、《舞名马》等。序言称这些乐曲为“今之古曲”,并说在编成此书之前,只靠老师传授指法,没有乐谱;这表明它们至少是18世纪以前的作品,由编者首次整理为合奏曲谱集。

全书6卷,共10册,其中卷一是指法和汇集谱(即总谱),列《十六板》、《岔串》两曲。卷二~卷六是各种乐器的分谱。各曲所用乐器略有不同,所以分谱中琵琶谱、弦子谱、胡琴谱均为11曲,筝谱为13曲。这些乐曲多是民间长期流传的曲调,如《月儿高》与华秋苹《琵琶谱》所收《月儿高》大体相同,《海青》与《海青拿鹤》相同,《普庵咒》与《五知斋琴谱》所收《释谈章》相近。有些曲谱中加有“煞尾东城少一板,西城多一板”、“东城无此木兰花尾声”等说明,系指当时北京东城、西城民间演奏谱的不同。

乐曲中的《十六板》一曲,编有总谱。曲谱包括6个声部,排列次序为琵琶、弦子、胡琴、筝、工尺、八板。工尺是乐曲《十六板》的原始谱,与各乐器的演奏谱不同。演奏谱根据每种乐器的性能和特点,加进很多装饰音,旋律花簇;原始谱则为简朴的主旋律谱。八板是全国普遍流行的曲谱。工尺谱与八板谱由箫、笛、笙、提琴(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形制与板胡相似,但较细长)中任选一种或几种演奏。编者将《十六板》主旋律谱和琵琶、三弦、胡琴、筝的各分谱、八板谱并列在一起演奏,形成对位的形式,使其节奏、旋律参差变化,避免了多种乐器齐奏的单调,形成了整个乐曲的独特风格。此外,第 1册汇集谱所收的《岔串》一曲,亦是在《清音串》中插进另一曲《竹子》,构成对位曲调,并注明这两曲汇集谱的奏法。

《弦索备考》中《十六板》乐曲片断

弦索备考》所收乐曲,译为五线谱简谱后,名《弦索十三套》,1955年由音乐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