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舰艇

浏览

用于输送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补给品,实施登陆作战的舰艇。亦称两栖舰艇。有登陆艇、登陆舰、登陆运输舰和登陆指挥舰等。

登陆艇

按排水量区分,有小型、中型和大型。小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10~20吨,续航力约 100海里,能装载30余名登陆兵或 3吨左右物资。中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50~100吨,续航力100~200海里,能装载坦克1辆,或登陆兵 200名,或物资数十吨。大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200~500吨,续航力约1000海里,能装载坦克3~5辆,或登陆兵数百名,或物资100~300吨。登陆艇的航速多在12节以下,艇上装备有机枪或小口径舰炮,可作为登陆运输舰和大型登陆舰的登陆工具之一,在由舰到岸的登陆作战中,换乘登陆兵突击上陆。大、中型登陆艇也可用于近程由岸到岸的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了多种型号的登陆艇。大战中,美、英、日等国建造登陆艇约10万艘。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气垫登陆艇,是具有独特的两栖性和通过性的高速登陆工具。

登陆舰

亦称坦克登陆舰。有大型和中型两种。大型登陆舰满载排水量2000~10000吨,续航力3000海里以上,能装载坦克10~20辆和登陆兵数百名。中型登陆舰满载排水量 600~1000吨,续航力1000海里以上,能装载坦克数辆或登陆兵 200名,它更易于抵近海滩和在浅水区航行,适用于近程由岸到岸的登陆,还可用于近海水域布雷。登陆舰航速12~20节,装备有舰炮数门,主要用于防空和登陆时的火力支援。第一艘登陆舰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油轮改装而成。1940年,英国建造了LST1级大型登陆舰。此后,一些国家相继建造了大量的登陆舰,仅美国就建造了大型登陆舰1000多艘,中型登陆舰 500多艘。战后,登陆舰又有了新的发展,提高了航速,设置了直升机平台,装备了舰空导弹,采用了侧向推进器、变距螺旋桨和新型登陆装置,战术技术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图1)。

美国的坦克登陆舰(“新港”级) 登陆运输舰

按主要装载对象分为登陆兵运输舰、登陆物资运输舰、船坞式登陆运输舰、直升机登陆运输舰、综合登陆运输舰(携载有登陆艇和直升机)。登陆运输舰多为远洋运输船型,吃水较深,装载量大,不能直接登陆。满载排水量万吨以上,航速20节左右,续航力约 1万海里,主要用于远程大规模登陆。登陆兵运输舰和登陆物资运输舰,属于单一装载的运输舰,现已很少建造。船坞式登陆运输舰,亦称船坞登陆舰,可携载大型登陆艇数艘,或中型登陆艇10~20艘,或两栖车辆40~50辆,总载重量1500~2000吨(图 2)。直升机登陆运输舰,亦称两栖攻击舰,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垂直登陆理论的发展,首先由美国用航空母舰改装而成。60年代,美国建造的“硫黄岛”级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 18300吨,航速23节,装备有舰炮和舰空导弹,配载有直升机20架,能装载陆战队人员一千数百人及其武器装备。综合登陆运输舰,亦称通用两栖攻击舰,用于运载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补给品,以其携载的登陆艇、两栖车辆和直升机,同时实施由舰到岸的平面登陆和垂直登陆。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可以实现均衡装截的要求。美国建成的“塔拉瓦”级通用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39300吨,航速24节,装备有127毫米舰炮 3门和舰空导弹,配载有大、中型登陆艇10艘,两栖车辆40辆,直升机30架,能装载陆战队人员1700人及其武器装备,并设有300张病床(图3)。

苏联的船坞登陆舰(“罗戈夫”级) 美国的通用两栖攻击舰(“塔拉瓦”级) 登陆指挥舰

多由登陆运输舰增设指挥设备兼任,用于登陆作战中对登陆编队实施统一指挥。

发展趋势

进一步提高航海性能,由单一装载趋于综合均衡装载,提高装载卸载能力和速度。加强对海、对空防御能力。大型登陆舰多数将具有进行平面登陆和垂直登陆的能力。气垫登陆艇将得到广泛的发展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