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

浏览

用座钣承受后坐力、发射迫击炮弹的曲射火炮。迫击炮射角大(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初速小,最小射程近,杀伤效果好,适于对近距离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较小,重量较轻,适于随伴步兵迅速隐蔽地行动。迫击炮主要配杀伤爆破榴弹,用于歼灭、压制暴露的和隐蔽的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障碍物;还配有烟幕弹、照明弹、宣传弹和其他特种炮弹,可完成多种战斗任务。

迫击炮按炮膛结构分为滑膛式和线膛式;按装填方式分为前装式和后装式;按运动方式分为便携式、驮载式、车载式、牵引式和自行式。

图

迫击炮通常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组成。炮身与座钣通过炮杵和驻臼成刚性连接。身管以滑膛居多,炮尾内大多有发火装置。触发射击时,击针呈外突状态,炮弹从炮口装填,靠下滑的炮弹撞击击针,击发底火;拉发射击时,击针呈收回状态,炮弹入膛后,靠拉火机的击锤撞击击针,击发底火。发射时,炮身的后坐力直接经座钣传至地面,靠土壤的变形吸收后坐能量,控制后坐运动。炮架由脚架、缓冲机、螺杆式高低机与方向机等部件构成。脚架主要起支撑炮身的作用。缓冲机使炮身与炮架成弹性连接,发射时使炮身沿炮膛轴线后坐,减小射弹散布。

中国1967年式82毫米迫击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由于堑壕战的发展,各国开始重视迫击炮的发展和使用。英国斯托克斯迫击炮,性能较好。1927年,法国制成的结构更加完善的斯托克斯-布兰特81毫米迫击炮,发射同口径滴状带尾翼的迫击炮弹,在炮身与脚架间安装了缓冲机,使射击密集度显著提高。1931年,中国制造的82毫米迫击炮,战斗全重68千克,弹重3.8千克,最大射程2850米,最小射程100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迫击炮的使用更加广泛,自行迫击炮也开始装备。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采用了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及配用火箭增程弹,使迫击炮性能不断提高,增大了射程,减轻了重量,缩短了反应时间。自行迫击炮也有所发展。1963年,英国装备的L1A1式81毫米迫击炮,采用耐高温的高强度合金钢锻制身管、可折叠的 “K”字形炮架和锻铝座钣,弹上装有塑料闭气环,增大了射程,减轻了重量,并配用手持式计算机,2秒钟内可精确解算出射击诸元。迫击炮将通过减轻重量和实现自行以提高机动性;配用特种弹以增大射程和提高反装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