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经费

浏览

创办图书馆、发展图书馆事业和维持图书馆日常活动的资金。它是图书馆存在的基本条件。图书馆经费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内容。

经费种类

图书馆经费可分为两类:一是创办费与基建费,包括新建或扩建馆舍、增添设备、美化环境、一次性文献购置费等,总称一次性经费或临时性经费;二是图书馆维持费,也称经常性经费或多次性经费,一般包括:人员经费、图书资料购置费、设备费、馆舍修缮费、行政费、业务费(包括图书馆业务研究、学术交 流、刊物、网络活动费用) 及其他费用。维持费中的各项比例,因图书馆类型、规模和经费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中国1982年文化部颁布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省图书馆购书费在总经费中的比例,一般不应低于40%。1975年美国制订的《美国学院图书馆工作准则》规定图书馆预算的35~45%用于购买资料。

经费来源

19世纪起就有许多国家对图书馆经费的来源作出规定,如英国议会1850年通过的《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图书馆经费从税收中提取。197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批准的《美国学院图书馆工作准则》规定,“不包括基建和维修费用,图书馆预算不能低于学院教育与综合费用总和的6%”。图书馆经费来源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1)政府拨款。包括由国家或地方财政预算拨款 (用于图书馆创办费、经常费、基建费,是图书馆经费的主要来源) 和由政府资助或临时拨款两大类。政府资助图书馆事业的形式有几种,如:a.经营性资助,对那些社会需求量大,又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图书馆,由政府提供经营性的财政资助,使其充分地开展活动;b.辅助性资助,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经济科学文化不发达地区,凡图书馆事业不发达者,提供经济援助,促其发展;c.专项资助,对某些社会需求大、成本高、投资大的项目,或一个馆的财力无法承担,由政府财政进行资助,如新技术研究、联机检索、联合编目、馆际互借全国总书目等;d.激励性资助,规定一笔金额分别资助给所属图书馆,凡接受这笔金额的地区单位必须从自己预算中另拨出一定比例的经费补助同级图书馆,否则不予资助。目的在于激励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图书馆投资的积极性。

(2)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本单位预算中为所属图书馆拨款。

(3)社会团体和私人捐赠,这是图书馆获得经费的一种重要补充。如美国私人和各种基金会每年用于图书馆的捐赠达到3600多万美元。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为图书馆事业资助了 3.3亿美元,占其全部家产的90%。

(4)图书馆自筹资金,主要有:商业性出租图书馆和个体所有制图书馆通过自身服务取得经费;开展有偿服务,在免费服务的基础上,在不影响图书馆职能范围内,对某些特殊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以及成本昂贵的图书馆专用设备收取一定费用,以补偿图书馆的消耗;在图书馆业务范围外开辟新的经济来源。

图书馆经费预算

编制图书馆的经费预算是图书馆经费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图书馆的预算周期一般是一年。在编制预算时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1)根据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文献资料出版量的增长,以及物价上涨指数,图书馆预算一般应按比例每年有所递增;

(2)对每项工作或服务项目应规定支出的标准定额,有政府规定必须遵守的标准,也有由预算单位根据地方条件而制定的选用标准;

(3)要遵循国家现行的法令、法定的国家价格及物质标准和货币标准;

(4)要节约经费。图书馆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有:

(1)行式项目预算,即按图书馆预算支出项目编制预算,计算现行开支,加上成本增加数、物价上涨百分比,就是来年预算;

(2)一次总付预算,即有关部门每个财政年度把一定数量的资金分配给图书馆,由图书馆决定如何在几个用款项目之间进行分配;

(3)公式预算,即用已经确定的标准来分配资金;

(4)计划预算,即根据图书馆所提供的计划或服务分配财政资源;

(5)经验预算,即根据过去的经验,预测下一年度图书馆所需经费数额;

(6)零基预算法(ZBB),要求在讨论每年预算时,须从基数零点开始予以审议,然后根据每个项目的效果,确定资金分配。图书馆资料购置费的预算分配是图书馆经费预算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图书馆馆藏发展和服务能力。美国图书馆协会制定的《图书馆资料预算分配指南》(1979)对藏书经费的预算提供了方法指导(见《馆藏发展指南》)。

图书馆经费决算

是图书馆经费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决算可对评价当年的经费管理和使用提供权威性的数据资料,并揭示其不足之处,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信息。图书馆还须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结算报告,使其及时掌握图书馆经费预算的收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