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浏览

资产阶级对于战争本质、战争规律、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等问题的基本看法的总称。是资产阶级长期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对于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以及资产阶级的军事实践活动,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简史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一些国家的逐渐确立而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演变。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为反对教会和封建制度的统治,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即开始注意到军事的重要性。15世纪,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N.马基雅维利在总结古罗马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君主要巩固自己的权势,必须专心致力于战争,切实掌握军事力量。这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最早发端。

16、17世纪,尼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西方一个又一个国家确立。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社会思想包括军事思想的不断变革。频繁的战争实践,又为从事军事理论著述提供了必要条件。到18世纪,出现了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第一批著作家,其中较著名的有英国的H.H.E.劳埃德,法国的 J.A.de吉贝尔,普鲁士的A.H.D.von比洛,奥地利的卡尔大公,俄国的А.В.苏沃洛夫等人。他们反对战争认识问题上的不可知论,开始提出军事科学的概念,探讨战争的一般规律,研究军队、装备、地理、政治和士气等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但是,他们对由于时代的变化而在军事上出现的许多新现象,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主要是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及其以后的半个世纪内逐渐形成的。拿破仑一世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承袭法国大革命军事改革的成果,逐步完善了法国的军队组织,并通过频繁的战争实践,创立了一整套新的作战方法。而普鲁士的C.P.G.von克劳塞维茨和瑞士的A.-H.de若米尼则在总结历史上各次重大武装冲突活动,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对军事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战争的本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军队的建设、战略与战术的区分、攻防作战的基本原则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1838)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具有奠基性质的理论名著。

从19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资本主义获得重大发展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的时期。在这100年左右的时间里,随着工业和科学的进步,军事技术有了巨大发展,出现了装甲车、舰艇、飞机、坦克等许多新武器装备和新的军种、兵种,随之而来的是战争样式和作战方法的变革,从而为许多新的军事理论的问世准备了条件。其中主要的有:德国H.K.B.von毛奇和A.von施利芬的速决战思想;美国A.T.马汉的海权论;意大利G.杜黑、英国H.M.特伦查德和美国W.米切尔的空中战争论;德国E.F.W.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理论;英国J.F.C.富勒、法国C.戴高乐和德国H.W.古德里安的机械化战争论(一称小型职业军队理论);英国B.H.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闪击战”思想等。上述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论,在一个长时期内,对世界上不少国家,特别是对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建设、战争准备和作战指导,都产生过极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其中有些思想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发挥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导弹、核武器的出现和发展,给战争本身和作战方法带来许多新的特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表现出的重要理论形态之一,是美国历届政府提出的核战略。从40年代后期的“遏制战略”到80年代的“战略防御倡议”,名目虽然繁多,但基本思想都是:凭借先进的技术兵器,特别是核武器,保持强大的威慑力量和军事优势,争夺世界霸权。近40年来,西方国家的军事学术界和一些著名的思想库,围绕探讨未来战争,特别是核战争及其战略问题,出版了不少军事著作,涌现出一批理论家和著作家,其中主要的有美国的M.D.泰勒、B.布罗迪、H.卡恩、H.A.基辛格、H.W.鲍德温、英国的E.J.金斯顿-麦克劳里、法国的R.-C.-F.阿隆、A.博弗尔、F.O.米克谢等,他们当中有些人的观点,对西方主要核大国军事政策的制定,有着重大影响。此外,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发展,还表现在西方国家作战理论的不断改变上。美国从过去一般注意战斗中陆空动作的协同,到80年代初期创立“空地一体”作战理论,从长期只注意改进具体战斗的组织实施到目前日益重视对战役理论的研究,就是明显的例证。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发源于西方,但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展,这一思想也先后传播到东方一些国家。中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形成,从清王朝末年洋务派代表人物的军事主张,到辛亥革命后的北洋军阀,直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在军事上所形成的一套理论,都带有西方军事思想的深刻烙印。

基本观点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战争、军队和作战指导等基本军事问题,形成有自己的系统看法。

关于战争

资产阶级学者一般都不愿意承认战争同阶级斗争的联系,而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他们对于现代战争的起因,有着种种不同的解释。如说:“造成战争的是人的本性”,战争是强者的权利,战争是文化技术进步的产物,战争是高等种族实现对低等种族统治的手段,战争可以消灭“过剩的人口”,战争是自然界争取空间的斗争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等等。在战争与政治关系的问题上,克劳塞维茨提出了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命题,强调战争必须服从于政治,服务于政治。但鲁登道夫却认为,政略需从属于战略,政治应服务于作战。战后,西方军界则又有人提出,核战争一旦爆发,任何政治都将不复存在,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在现时已不起作用。资产阶级学者的阶级立场使他们不可能正确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在关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和人与物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上,往往片面夸大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总是对一些军事冲突的结局作出错误的估计。在对待未来战争的看法上,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界的一部分专家认为,未来的世界战争,将是一场发生在联盟之间、洲际性的、使用核武器或其他更先进的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总体战。这场战争将要发展到宇宙空间。他们强调西方国家现在就应为这种战争做好充分准备。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已使发生世界核战争的可能性大为减少,未来的世界战争可能是一场破坏性空前巨大的常规战争*

关于军队

在资产阶级军事著作中,军队一向被描述为一种超阶级的、与政治无关的、具有全民性质的组织,它的任务是保卫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克劳塞维茨把军队说成是用来保卫国土的武装起来的人们。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雇佣兵制,主张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反对贵族垄断军队中的军官职务,主张挑选培养军官不受出身等级限制。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十分重视根据武器装备的发展,适时变换军队的组织体制和军种、兵种构成。强调必须对军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是资产阶级建军思想的一个极重要内容,而重视军队成员的精神状态,则是许多资产阶级军事指挥家的共同特点。

关于作战指导

对于作战指导问题的探讨,在资产阶级军事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一般是通过确立军事原则的方式来体现的。资产阶级军队的作战指导原则,最常见的有以下九条,即:目的和任务,简明性,统一指挥,进攻,机动,集中兵力,节约兵力,突然性,军队的战斗保障。为了结合现代条件更好地运用这些原则,有些资本主义国家还在军队的条令纲要典籍中,提出了不少具体的作战要则。例如,协调一致地作战,以己之长击敌之短,规定主要作战方向,并不间断地支援主要方向上的作战,保持作战的连续性,快速运动,猛烈突击和速战速决,有效地利用地形和天候条件,保护部队,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资产阶级在作战指导方面,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是认识到了不少客观规律的。

作用和局限性

历史地看,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对于世界各国整个军事科学的发展,曾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当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时,这一思想,作为当时社会新兴阶级观念形态的一部分,体现了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阶级力量在军事领域的革新精神。拿破仑对于军事制度和作战方法的改革和在指挥艺术方面的创新;克劳塞维茨对于战争本质和战争与政治关系的科学论述,对战争中精神因素作用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战争中的成败、攻防、进退、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等矛盾现象的辩证阐释,都是军事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成就,是对封建社会军事思想的巨大突破。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还将进一步有所发展,并将继续在军事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作为一个整体,从根本上说,是为资产者推行掠夺扩张政策服务的,在政治上带有侵略性和反动性。出于维护阶级利益的需要,加上方法论带来的局限,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对于战争和军事领域中涉及社会关系和阶级斗争实质的问题,总是不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解释。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是几个世纪以来许多人对于实际战争和军事活动经验的总结。它的许多内容,反映了近现代战争的客观规律,因而也成为无产阶级军事理论体系的重要认识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