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战

浏览

将人为地改变自然环境状态所产生的能量,运用于军事目的的作战手段。亦称地球物理战。其内容主要包括制造暴雨、洪水、地震、山崩、海啸、磁暴等。目的在于创造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作战条件,以便转换力量对比,加速作战进程。

古代军事家常用水和火作为克敌制胜的武器,这是环境战的雏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出现了通过改变环境状态影响作战进程的战例。如1945年4月,苏军强渡奥得河,德军炸毁上游水库大坝,淹没了苏军渡河出发地,使渡河严重受阻。

环境战的理论基础是“板机效应”,即向特定的环境中施加少许能量,诱发出巨大的自然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国家相继建立环境战研究机构,研究各种环境改变技术。如用核爆炸的能量激发地震和海啸的可能性;试验人造磁暴对无线电通信、导航和雷达的影响;进行控制台风的试验,利用暴风雨袭击对方等。未来战争中,利用某种环境改变技术达成一定的战术和战略目的,可能成为现实。

环境改变技术目前虽然仍处于研究阶段,但是,它已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裁军委员会第一次讨论了环境战问题,许多国际组织利用各种讲坛抨击环境战。他们强调,环境战将对人类生存产生广泛、深远和严重的影响,呼吁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为军事目的改变环境状态的行动。1976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禁止为军事或任何其他敌对目的使用改变环境的技术的公约》,但超级大国出于争霸的需要,仍在研究、试验环境改变技术,把它作为军备竞赛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