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文学

浏览

比利时长期处在异族的统治下,1830年革命后宣布独立,从此比利时的民族文学才获得蓬勃的发展。比利时通用两种语言──法语和佛兰芒语。比利时中部从穆斯克龙至维塞存在着一条语言分界线,南部的瓦隆族讲法语(还有一种与法语相似的瓦隆方言);北部的佛兰芒族使用佛兰芒语(这是一种荷兰方言,从1946年起与荷兰语有共同的拼写规则,也就成为正式的荷兰语);首都布鲁塞尔则通用两种语言。因此,比利时文学主要由法语文学和佛兰芒语文学两部分组成,在精神与气质上具有统一性。

比利时法语文学

现代比利时南部的列日、埃诺、卢森堡、那慕尔诸省和布拉班特的瓦隆部分,从中世纪起便产生了法语文学,由于当时比利时尚未独立,有些文学史家也把上述地区的文学归于法国文学的一部分。比利时独立后,由于一部分出生于比利时地区的作家长期住在巴黎,甚至加入了法国籍,他们就被认为既是比利时文学家,又是法国的文学家。

9世纪末产生于皮卡第地区的 《圣女欧拉丽赞歌》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法语文学作品,然后是11世纪中叶的叙事诗《圣阿莱克西行述》。1200年左右出现了《道德经》。生活在布拉班特公爵府中的阿德内·勒鲁瓦(约1240~1300)写了一些武功歌和冒险小说。13世纪初的埃诺省编出了说唱体的弹词《奥卡森与尼柯莱特》。14世纪有列日人若望·勒贝尔(约1290~1370)的《实录》、若望·德·乌特勒默兹(1338~1440)的诗体《列日武功歌》和散文体《历史宝鉴》,雅克·德·昂里库(1333~1403)的《埃斯拜贵族宝鉴》。著名编年史家傅华萨(1333或1337~1405?)写了4卷《闻见录》,记述1325至1400年间许多重要的史实。15世纪的作家有乔治·沙特兰(1405~1475)和若望·莫利内(1435~1507),他们相继写了勃艮第王朝的编年史。此外,还有菲力浦·德·科曼(约1447~1511)的《回忆录》,以及无名氏的《新短篇小说百篇》。

16世纪印刷术发达,创作活动趋于活跃,这时著名的作家有若望·勒梅尔·德·贝尔热 (1473~1520?),以及与法国“七星诗社”有联系的诗人路易·德·马叙尔(约1515~1574)、沙尔·于唐奥夫(1536~1600)、亚历山大·范登比施(1535~1589前)等。16世纪下半叶,尼德兰爆发了争取独立的大规模起义,其中涌现了不少作家,著名的有马尼克斯·德·圣阿尔德洪德(1540~1598)。他出生于布鲁塞尔,使用两种语言创作,作品以《宗教分歧概述》(1599)比较著名。

在西班牙统治时期(1555~1713)和奥地利统治时期(1713~1795),比利时法语文学趋于衰落,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又逐渐活跃。菲力浦·莱斯布鲁萨(1781~1855)著有爱国诗歌《比利时人》,勒马耶(1761~1846)的颂诗《比利时的诗》也受欢迎。此外还有斯塔萨(1780~1854)的《寓言集》(1818),亨利·莫克(1803~1862)的历史故事《海上乞丐,或阿尔法公爵统治下的比利时》(1827)和《绿林乞丐,或1566年的比利时爱国者》(1828),沙尔-约瑟夫·德·利涅(1735~1814)的34卷杂文集(1795~1811),都比较著名。

1830年比利时获得独立,文学上出现浪漫主义运动。浪漫派诗人泰奥多尔·弗斯滕拉德(1805~1849)于1834年发起成立鼓励和发展比利时文学全国协会,并出版机关刊物《比利时杂志》。他在诗中首次表现新的社会题材,代表作《火车头》(1840)描写布鲁塞尔和列日之间铁路通车,《高炉》(1844)表现比利时工业的进步。他著有《抒情诗集》(1848)。浪漫派作家沙尔·波特万(1818~1902)是自由和民主的歌手,著有诗集《诗与爱》(1838)、《太阳的诗》(1853),剧本《乞丐》(1867),评论《佛兰芒的艺术》(1867)等。与上述创作倾向对立的诗人安德烈·范·哈塞尔特(1806~1874)组织了一个文社,他写有宗教史诗《基督的四个化身》(1849~1867);作家奥克塔夫·皮尔梅(1832~1883)的作品《孤独的日子》(1869)、《哲学的时辰》(1873)等表现出基督教唯心论,受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影响。

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1850至1880年比利时文学逐渐进入现实主义时期。作家沙尔·德·科斯特(1827~1879)的名著《欧伦施皮格尔的传说》(1867)取材于16世纪尼德兰民族解放斗争,把人民群众表现成创造历史的动力,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科曼斯(1813~1880)的风俗小说表现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女作家卡罗利娜·格拉维埃尔(1821~1878)的小说揭露资产者的自私冷酷,同情穷人,呼吁妇女解放。

80年代后,比利时文坛出现一种文艺复兴的景象。1874至1884年间发行了25种文学报刊,其中3种对比利时的文学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青年比利时》杂志(1881~1897)在创作上倾向自然主义和帕尔纳斯派,初期团结许多作家,由于主持人马克斯·瓦莱尔(1860~1889)强调“为艺术而艺术”,引起内部分裂,逐渐走向衰落。《现代艺术》周报 (1881~1914)为埃德蒙·皮卡尔(1836~1924)所创办,主张文艺反映社会生活,提倡民族性,曾与《青年比利时》发生论战。《瓦隆区》杂志 (1886~1892)的创办人是阿尔贝·莫凯尔(1866~1945),鼓励象征主义和自由诗。围绕这些报刊,出现一大批重要的作家。小说方面,卡米耶·勒蒙尼耶(1844~1913)著有地方色彩浓厚的自然主义小说《男人》(1881)、《肉食者》(1886)、《资产者的末日》(1892)等。创作风格相近的小说家乔治·埃克豪特(1854~1927)著有《主保瞻礼节》(1884)、《新的迦太基》(1888)。欧仁·德莫尔德(1862~1919)著有《翡翠路》(1899)。昂利·莫贝尔(1862~1917)著有《水与酒》(1893)等。

诗歌方面,维尔哈伦(1855~1916)早期是象征派诗人,后来他的创作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成为“现代生活的诗人”,著有诗集《妄想的农村》(1893)、《触手般扩展的城市》(1895)、《复合的光彩》(1906)等。从帕尔纳斯派转向象征主义的抒情诗人有乔治·罗登巴赫(1855~1898)和费尔南·塞弗兰(1867~1931)。《青年比利时》集团的诗人有阿尔贝·吉罗(1860~1928)、伊旺·吉尔金(1858~1924)、瓦莱尔·吉尔(1867~1950)等。象征派诗人沙尔·范·莱尔贝格(1861~1907)著有《夏娃之歌》。马克斯·埃尔斯康普(1862~1931)著有《不抱幻想的歌曲》等诗集。

戏剧方面,象征派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的剧本《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1892)、《莫娜·娃娜》(1902)、《乔赛儿》(1903)、《青鸟》(1908)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诗意的幻想等特色。他于19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20世纪初,比利时文坛出现一批“地方派”小说家,分别描写他们的家乡,如乔治·维雷斯(1869~1946)写的林堡地区的小说《悲惨的陌生人》(1906),埃德蒙·格莱瑟纳(1874~1951)反映列日省生活的小说《弗朗索瓦·雷米的心》(1904),路易·德拉特尔(1870~1938)以埃诺省为背景的小说《乡村医生的笔记本》(1910),于贝尔·克兰(1862~1934)写的列日省的小说《黑面包》(1904)则颇负盛名。稍晚的作家亨利·达维尼翁(1878~1964)写了小说《一个比利时人》(1913),让·图瑟尔(1890~1944)写了反映贫苦人生活的小说《灰色的村庄》(1927),安德烈·巴永(1875~1932)也写了同情下层小人物的作品《一位玛丽的故事》(1921)等。

现代作家中,弗朗兹·埃伦斯(1881~1972)的作品既有属于现实主义,也有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他曾创办文艺刊物,组织布鲁塞尔作家的“星期一聚会”,参加的作家有罗贝尔·维维埃(1894~  ) 、 沙尔·普利斯尼埃(1896~1952)、玛丽·热韦尔(1883~1975)等。知名的小说家康斯坦·比尔尼奥(1892~1975)、乔治·兰泽(1900~  )、马赛尔·蒂里(1897~  ),吕西安·克里斯托夫(1891~  )还写了不少诗歌。小说家乔治·西默农(1903~ )的作品善于分析犯罪者的心理,小说家沙尔·帕龙(1918~ )曾来中国访问。此外,弗朗索瓦兹·马莱—若里斯(1930~  )、皮埃尔·梅唐斯(1939~  )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作家也颇有影响。

诗人中勒内·韦尔博姆(1892~1955)善于写情诗。阿尔芒·贝尼埃(1902~1969)著有抒情诗集《透明的世界》(1956)。其他诗人有亨利·米绍(1899~  )、莫里斯·卡雷姆(1899~  )、埃德蒙·万德尔坎蒙(1901~1980)、阿德里安·让斯(1905~1973)、罗歇·博达尔(1910~1973)等。

剧作家中,费尔南德·克罗姆兰克(1886~1970)的闹剧主要演出于20、30年代。米歇尔·德·盖尔德罗德(1898~1962)写的剧本包括悲剧和喜剧各种体裁。此外尚有埃尔芒·克洛松 (1901~  )、乔治·西翁(1913~  ) 、沙尔·贝尔坦(1919~  )等。

比利时佛兰芒语文学

现代比利时北部的西佛兰德、东佛兰德、安特卫普、林堡诸省和布拉班特的佛兰芒部分,中世纪的文学作品,是用荷兰方言佛兰芒语写的,有些文学史家把这些地区的文学归于荷兰文学的一部分。最早出名的作者是12世纪林堡的诗人亨德里克·范·费尔德克,著有《圣徒塞尔韦传》。13世纪出现查理大帝世系的史诗,约1,400余行。还有诗人威廉依据法国《列那狐的故事》续作的讽刺作品。雅科布·范·马尔兰特(约1235~约1300)起初写骑士小说,后来发表了3部内容广泛的作品。扬·范伦斯布鲁克(1294~1381)是散文家、哲学家,写了不少有影响的论著。14世纪时出现闹剧。

16世纪在尼德兰人民起义中,尼德兰北部的荷兰赢得了独立,南部诸省仍处在西班牙的奴役下。从此佛兰芒语文学长期陷于萧条的状态,直到1830年比利时独立后开展了佛兰芒运动,才趋于繁荣。

扬·弗朗斯·威廉斯(1793~1846)是佛兰芒运动积极的创导者之一,他毕生致力于复兴佛兰芒语和佛兰芒文学,写了一部重要的著作《论佛兰芒语法和文学》。他是诗人、戏剧家和民歌收集者,还用现代佛兰芒语翻译了不少作品。1835年,他在国家的赞助下建立支持佛兰芒语言和文学协会,并主办文学期刊《比利时博物馆》。卡雷尔—洛德维克·莱德汉克(1805~1847)是浪漫派诗人,他的代表作《三个姊妹城》(1846)颂扬布吕赫、根特和安特卫普。诗人普吕登斯·范·德伊斯(1804~1859)写了大量抒情歌曲和颂歌,对民族文学运动也具有影响。亨德里克·孔西延斯(1812~1883)的作品提高佛兰芒人民的民族意识,为佛兰芒语感到自豪。他的代表作《佛兰德的狮子》(1838)描写中世纪佛兰芒人民在“金马刺”战役中战胜法国骑士的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史实,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影响较大。

扬-雷尼埃·斯尼德斯(1812~1888)和奥古斯特·斯尼德斯(1825~1904)弟兄写了不少叙述农村和小城市生活的小说和历史故事,宣传宗教思想。天主教神甫奎多·赫泽勒(1830~1899)也从事诗歌创作等文学活动,他为歌颂上帝而描写大自然。他的一些抒情诗带有感伤和神秘色彩。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一批反映社会生活和阶级矛盾的作家。罗萨莉·洛弗林(1834~1875)和维吉妮·洛弗林(1836~1923)姐妹合作写了 3部短篇小说集,描绘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多米尼克·斯莱克斯(1818~1901)曾创办佛兰芒语的报纸和杂志。他是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为《在港区》(1861)。他还写了20多部剧本。安通·贝尔赫曼(1835~1874)仿照斯莱克斯的幽默笔法,写了一些有关佛兰芒小资产者的短篇小说和故事,心理分析较为细腻。朱利于斯·弗伊尔斯泰克(1836~1903)生于根特,是当地学生运动的中心人物,具有自由主义思想。他是佛兰芒青年学生喜爱的诗人,著有反映社会问题的诗集3卷、散文集4卷。朱利于斯·德·海特(1830~1905)也是具有战斗性的诗人。他的作品有全集7卷,包括著名的史诗《卡雷尔皇帝和尼德兰王国》和战斗歌曲,以及关于佛兰芒运动的论著等。

佛兰芒语杂志《今日与明日》于1893年在布鲁塞尔问世,对推动佛兰芒民族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创办人之一奥古斯特·弗尔梅伦(1872~1945)写有大量论著,涉及文学、艺术、政治、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他的《永世流浪的犹太人》(1906)是佛兰芒文学史中一部重要的象征主义小说。《今日与明日》系统的另一个代表作家西里尔·伯伊斯(1859~1932)在小说《最强者的法律》(1893)、《穷人们》(1902)和剧本《帕梅尔一家》(1903)等作品中,反映佛兰芒农民遭受压迫剥削的悲惨命运。斯泰因·斯特勒弗尔斯(1871~1969)是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亚麻田》(1907)、《工人》(1913)等描写贫雇农奴隶般的劳动,然而流露出宿命论思想。他写了约50部作品,在散文方面颇有影响。

卡雷尔·范·德·武斯泰纳(1878~1929)是象征派诗人,1897年起为《今日与明日》杂志撰稿。诗集《金币的影子》(1910)、《流浪汉》(1921)等具有悲观的色彩,散文《农民之死》显示了他多方面的才能。赫尔曼·泰尔林克(1879~1967)也在《今日与明日》杂志上发表诗作和散文。他也是象征派作家,著有诗集《太阳》(1906)、小说《坏人的活动》(1904)、《象牙的小猴》等,部分作品有怀疑主义倾向。他的剧本《慢镜头影片》(1922)、《绞架上的喜鹊》(1937)等对表现派戏剧起了推动作用。1956年他获比利时与荷兰首次共同颁发的荷语文学奖。费利克斯·廷默曼斯(1886~1947)的主要小说有《巴利爱特》(1916)、《安娜—玛丽》(1920)、《农民的诗篇》(1935)等,他的一些作品使用独特的隐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安特卫普的《宇宙》杂志(1920~1921)团结了一批年轻的作家。诗人保尔·范·奥斯泰耶(1896~1928)是佛兰芒文学中现代派的发起人,不断变换创作方法,如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一体主义等。他的诗集有《信号》(1918)、《忙碌的城市》(1921)等。维斯·蒙斯(1898~  )也是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集宣传宗教道德和人类友爱的信念。勒内·德·克莱克(1877~1932)善于写民歌和战斗歌曲,早期作品有社会内容,如诗集《事实》(1909)等,后期以《圣经》作为创作题材的来源。他也写剧本。莫里斯·鲁兰茨(1895~1966)发表了《我们梦想的生活》(1931)等 4部长篇小说,同时也写短篇小说、诗歌和文学评论,他擅长描写小资产者的内心世界。热拉尔·瓦尔斯哈普(1898~  )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作家,他的小说《豪特基特》(1939)等文笔简练,偏重描写病态、反常的人物。威廉·埃尔斯霍特(1882~1960)的社会小说构思巧妙,善于用讽刺的笔调揭露骗子、冒险家。马尼克斯·海瑟(1899~  )是评论家、荷语文学史家,也写诗和游记。洛德·齐伦斯(1901~1944)的小说描写穷人的苦难生活,也流露出悲观的情绪,代表作《妈妈,我们为什么活着》(1934)引起较大的反响。

当代作家约翰·戴斯纳(1912~  )是佛兰芒文学中“魔幻现实主义”的首创者,代表作有小说《剃光头的人》(1947)等。他也是诗人、戏剧家和文艺评论家。路易—保尔·博恩(1912~  )写了不少表现个人与社会冲突的阴暗的小说。皮特·范·阿克(1920~  )的一些小说描写工人和农民的生活。于贝尔·兰波 (1920~ ) 的小说同戴斯纳的相似,交织着幻想与现实。存在主义作家许戈·克劳斯(1929~  )著有小说《打野鸭》(1951)、《空手的人》(1957)等,他也是诗人和戏剧家。其他尚有许戈·拉斯(1929~  )、瓦尔德·勒伊斯林克(1929~  )等。

参考书目
  1. Gustave Charlier et Joseph Hanse, Histoire illustrée des lettres franaises de Belgique, Bruxelles, 1958.
  2. J.de Caluwé, Textes littéraires franais de Belgique, Paris,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