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浏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湖南、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包括湘鄂边、洪湖及巴(东)兴(山)(秭)归、襄(阳)枣(阳)宜(城)等根据地。亦称湘鄂西苏区。

1927年9月~1928年3月,沔阳、监利、公安、枣阳、华容、石首、江陵、巴东等县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先后举行起义,组成几支游击队,就地开展游击活动。

1928年3月初,中国共产党湘西北特别委员会领导人周逸群贺龙领导工农革命军,在桑植举行起义,并成立中共桑植县委。4月,国民党军向桑植地区进攻,工农革命军遭受挫折。周逸群转往洪湖地区。贺龙在桑植、鹤峰边界收集失散部队,坚持游击战争。7月,湘西北特委撤销,成立以贺龙为书记的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并组建工农革命军第 4军,亦称红军第4军。红4军在湘鄂边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政权,至1929年1月,鹤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6月,鹤峰、桑植两县苏维埃区域连成一片,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之后,红 4军向根据地周围各县游击,巩固和扩大了湘鄂边革命根据地。

1928年6月,中共鄂西特委组成,周逸群为书记,领导洪湖地区的斗争。到1929年底,江陵、石首、监利、沔阳等县大部地区和公安、华容县部分地区的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1930年2月,组建红军第6军。4月,成立由于辉任主席的鄂西联县政府,管辖江陵、潜江、沔阳、监利、石首、华容等县苏维埃政府和根据地周围县的部分村镇。

1930年7月4日,红4军和红6军在公安会师。会师后,红4军改称红2军。中旬,红2、红6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9月,中共鄂西特委改称湘鄂西特委,邓中夏任书记;鄂西联县政府改称湘鄂西联县政府,周逸群任主席。1931年1~10月,洪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在此期间,相继组成由夏曦为书记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和中共湘鄂西临时省委。10月,红3军(由红2军团改称)由鄂西北回到洪湖革命根据地。1932年春,红军向襄河以北地区发动攻势作战获得胜利。这时洪湖革命根据地扩大到东起洪湖,西抵沙市,北接京山,南邻洞庭湖的广大地区,建立了15个县的苏维埃政府。

巴东、兴山、秭归地区和襄阳、枣阳、宜城地区的游击队和红军,经过几年的游击战争,到1930年夏,分别创建了巴兴归革命根据地和襄枣宜革命根据地。1931年红 3军转战鄂西北时,创建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

1932年10月,洪湖革命根据地红军在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战略指导下,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撤离洪湖革命根据地转到鄂北大洪山山区。之后,经湘鄂川边转向黔东;巴兴归、襄枣宜、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也被国民党军占领。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