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庙

浏览

中国历代帝王祭谒华山之地。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东 1.5公里的岳庙镇。原庙系汉武帝时所建,名集灵宫,初址在华山以东的黄神峪,东汉桓帝时迁此,改称西岳庙。历代屡毁屡建,明代已具规模,现存建筑多为明建清修。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岳庙建筑为重城式,坐北向南,面对华山。外城四周有高大的城墙,南北长约525米,东西宽225米,墙底部宽 6米,上部宽4米,高约8米。建筑分布在由南至北的中轴线上,前为城门,中间是内宫,后为高阁,两侧有附属建筑。城门二重,前有琉璃影壁。灏灵门为西岳庙第一道门,3个门洞。午门为外城正门,为5个门洞,墙基用石条砌筑。其上原有面宽七间、进深五间的门楼,两端有穿廊,与东西侧楼相连,侧楼两端有上下马道。

午门内为内宫。内宫分前后两院,前院大门为棂星门,为木结构牌楼式门楼,四柱三间三楼式,檐下“蜂巢式如意栱”雕刻着 9个龙头。在木结构门楼夹隙和两端,有用砖砌成低矮的悬山式夹墙,夹墙与红色宫墙相连。宫墙两端又有歇山顶的角门。前院南北长 130米,东西宽约 100米,院内建石牌楼多座,正中有一座明代建四柱三间五楼式牌楼,雕刻各种卷草花纹、人物、团龙、麒麟、狮兽等,雕工精细。

后院前面为正门金城门,明建,为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斗栱疏朗。后面为西岳庙主体建筑灏灵殿,是历代帝王祀庙之处。是一座具有六十八柱、九梁、十三檩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建筑,面宽七间,进深五间,回廊周匝,殿基石筑须弥座,前有月台,平面为“凸”字形。月台前方有踏道 5座。月台高 1米。殿内有慈禧太后、同治和光绪帝的御笔匾额。在大殿前两侧有歇山顶的碑楼和攒尖顶八角亭各一对及历代帝王或钦命大臣祭谒西岳庙碑记、名人诗词、敕修西岳庙全图碑等。大殿对面是金水桥,原有明代石拱桥3座,现仅存1座。

庙的最后为万寿阁,原为明万历年间所建,1932年毁于火,台基仍然完整,所有柱础均保留在原地。台基高 9米,呈“”形,四周用砖包砌。阁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周有回廊。阁的左右,有转藏楼各一座,面宽进深均为四间,转藏楼与万寿阁之间用悬空飞廊相通。

庙中保存有历代修建和祭祀华山的碑石几十通。重要的有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西岳华山庙碑》残石,北周天和二年(567)《西岳华山神庙之碑》,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御书《华山铭残碑》。

历代兵火、自然灾害等对该庙破坏很大。1979年成立了西岳庙文物管理所,对棂星门、金城门、灏灵殿及古城墙等建筑进行了修葺。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