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1909~1938)

浏览

图

中国作曲家、歌唱家。原名张恩袭。1909年6月13日生于安徽省歙县。1938年12月24日在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轰炸中于桂林遇难。1926年入上海艺术大学。1928年转入南国艺术学院音乐科学习,并参加“南国社”的进步戏剧活动。1929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声乐并选学钢琴、大提琴等。1930年下半年,遭国民党政府逮捕,在狱中关押近3年之久,深受同狱革命同志的影响。1933年初出狱后,回国立音专复学,并积极投入当时上海的左翼音乐活动,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等组织,与聂耳等共同探索中国革命歌曲的发展道路。1934年5月,到长沙当音乐教员,并积极从事群众歌咏活动。在此期间,曾应田汉之邀,到南京、上海等地参加进步话剧的演出。从1935年底开始,他先后为田汉的《洪水》、《复活》等 4部话剧谱写了多首插曲,并创作了《救灾歌》、《保卫国土》等许多救亡歌曲。1938年2月到武汉,在郭沫若直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与冼星海共同负责音乐工作。

张曙一生作有歌曲200多首,现见近百首。其中,1929年为田汉的话剧《南归》、《火之舞蹈》等谱写的插曲,是其早期的代表作。抗日战争开始前后,他的创作逐步走向成熟。这一时期写作的《战鼓在敲》、《抗战进行曲》等一系列救亡歌曲,表现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其中尤以《保卫国土》在群众中传唱最广。在武汉、桂林时期,张曙创作了《洪波曲》、《壮丁上前线》、《负伤战士歌》等,表达了群众的战斗意志。张曙的群众歌曲,抉取了生活中群众呐喊呼号的音调,具有奔放不羁、热烈雄浑的战斗风格。

张曙在探求音乐的民族风格方面,表现出继承传统而又大胆创新的精神。他吸收劳动号子音调创作的《筑堤歌》和《车夫曲》,生动地塑造了劳动人民的音乐形象;他根据民间歌曲《小放牛》改编的《卢沟问答》,成为他改编民歌的代表作;他吸取民歌音调素材谱写的抒情歌曲《日落西山》、《赶豺狼》等,在音乐上具有新的时代气息。特别是他在1938年创作的叙事歌曲《丈夫去当兵》,汲取了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歌曲的音调及发展手法,开创了革命歌曲中这一类体裁创作的先河。其声乐作品已辑成《张曙歌曲集》(1958,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张曙歌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此外,张曙还是一位优秀的男中音歌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