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犯罪中止的特征与处罚原则。

浏览

(1)中止的时间性。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犯罪行为开始实施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均可中止。

  (2)中止的自动性。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在主观上的区分标志。

  (3)中止的客观性。中止不只是一种内心状态的转变,还要求客观上有中止行为。

  (4)中止的有效性。不管是哪一种中止,都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

  以下三种情况均成立犯罪中止:

  ①行为人的中止行为独立防止了结果发生时,成立犯罪中止。

  ②行为人的中止行为与其他人的协力行为,共同防止了结果发生时,只要能够认定行为人作出了真挚的努力,也成立犯罪中止。

  ③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结果发生,而且结果没有发生,即使行为本身偶然未能导致结果发生,或者客观上完全由于他人行为防止了结果发生的,也成立犯罪中止。

  根据《刑法》第24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相关文章